今年是2018年,在隨州隨縣洪山鎮上的村民從2000年左右就家家戶戶種植大棚香菇了,上世紀90年代一般種植的是椴木香菇和黑木耳,那個時候椴木花菇的價格是在100元左右,不過的確品質好,香菇販子購買之后直接出口到香港,那邊的人也特別喜歡喝香菇湯。
然后隨州三里崗的村民逐漸從椴木香菇轉向袋料香菇,因為產量高,不過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但品質和口感就沒有以前的好了,慢慢的香菇的價格就下降了。到2000年左右的時候,一般的香菇能賣到40到50元一斤。
隨州人民種植袋料香菇的歷史將近有20個年頭了,歸納起來,2000年到2010年這10年間總體的價格還是不錯的,農民朋友的干勁還是有的,那個時候的價格還是對得起勞動人民的付出與汗水的;2010年至今的8年間,香菇價格一直在滑坡,但農民覺得種植香菇起碼比種地體現的價值多,家庭日常開支都需要費用,所以這個產業一直被留守在村里的老人和年青人傳承著手藝。
隨州香菇的種植基地基本上都是在農村,是幾十萬農民的汗水去鑄就的,不是憑幾個香菇出口企業就能咆哮搞定的,歸根結底,香菇企業都是二道販子,從販子手中收取農民手中的香菇后再二次加工包裝出口退稅賺外匯。
現在的香菇銷售渠道,農民依舊是把干香菇賣給販子,或者是新鮮的香菇銷售給當地凍庫,在網上銷售的還是比較少,雖然現在的電商比較發達。隨州的幾個香菇企業壟斷了市場的收購,他們壓低了價格直接導致了農民的利益受損,他們是中間商,只知道包裝后增加產品的附加值賺取差價,沒有考慮到隨州農民的利益,他們在電商渠道銷售的價格也直接拉低了香菇的檔次,如果說隨州香菇的價格到現在為什么這么低廉,隨州的幾十萬農民應該去向這些香菇企業討要說法了。
下面我們再來談談隨州的黑木耳產業,眾所周知,東北的黑木耳現在很多都是土地栽培模式,直接在沙地里種植菌絲就可以和種植稻谷一樣收割木耳,那個口感呀,吃過的人都知道上當,吃得和麻布一樣硬 ,味道也不好,完全把黑木耳這個金字招牌給搞砸了。不過隨州本地的黑木耳一直是在椴木上在種植菌絲和收獲的,品質嫩滑,口感也好,營養成份也不錯。所以我們千萬不要去館子里點木耳肉絲了,簡直是工業化產品對現代社會的一種恥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