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豐縣是微山湖湖西片區的6個扶貧縣之一。近年來,當地政府積極探索出一條發揮自身優勢、滿足市場需求的食用菌種植富民道路,并通過建設示范基地促進產業升級,重點完善了“菌光互補產業園”這一規模大、效益好、帶動力強的示范基地。
2016年建成的菌光互補產業園坐落于豐縣師寨鎮汪屯村,占地3548畝,總投資7.63億元。該園區擁有716座高標準的食用菌生產大棚,可種植食用菌2600萬袋。一座座大棚的外部鋪滿光伏發電裝置,內部種植喜陰的木耳等食用菌,看似不相關的兩種產業合理地分布在園區中,有效地利用了土地資源和自然條件。園區建有一條日產12萬袋的工廠化菌包生產線,年產值6000萬元,純收益2600萬元。負責園區食用菌產業的奮斗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韓本國介紹,這是一條讓當地農民致富的好路子:“因為咱們這兒有30多年種植毛木耳的歷史了,技術上農民(已經)掌握了一部分,再一個,咱們有一個堅強的后盾——南京農學院負責提供技術支持。通過咱這個產業,給(過去)種玉米的貧困戶帶來的經濟效益,比以前提高了20倍。”
作為師寨鎮食用菌產業的帶頭人,來自小韓村的韓本國從2012年開始嘗試種植木耳,當時全村的種植量不超過20萬包。而短短四年之后,這一數字就飆升到了400萬。看到這喜人的成績,韓本國決定帶著他的木耳入駐菌光互補產業園。園區運行模式為“公司+大戶+貧困戶+一般種植戶”,在這里,奮斗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發揮了領頭羊的作用。如今,全鎮有9千余戶村民參與食用菌產業,受到政策優待的貧困戶在園區建檔立卡,更是成為了后顧無憂的積極參與者。韓本國說:“現在有21戶建檔立卡戶(貧困戶),咱的(扶貧)模式是,這個棚不跟他要租金,公司拿出來菌包讓他自己去管理,也就是說,免費提供菌包、提供大棚。利潤分成方面,因為咱們后面有技術人員統一管理,利潤上農戶拿七成,公司拿三成。也就是說一個棚的年收益在20000到25000元左右。”
依托食用菌產業扶貧,師寨鎮發展了自身經濟、增加了本地貧困農戶的收入。今后當地政府將著力把菌光互補產業園打造成集光伏發電、食用菌生產、農業科普、休閑觀光為一體的高標準農業產業示范園,進一步擴大產業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