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古田銀耳館開館儀式暨古田全域旅游推介會活動在福州三坊七巷舉行。作為展示古田縣形象的重要窗口平臺,此次在三坊七巷設立的古田銀耳館,集中展示了食用菌及其衍生食品等古田地方特產,一開館便吸引了眾多市民和游客駐足品嘗體驗。
銀耳,又名白木耳,質量上乘者稱作雪耳。銀耳含有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粗纖維、鈣、磷、鐵、鉀、維生素B1、維生素B2、維生素D等,營養價值很高。被人們譽為“菌中之冠”的銀耳,在古代被歷朝皇家貴族看作是“延年益壽之品”、“長生不老良藥”,“銀耳湯”更是宮廷小主們的養顏秘方。
位于閩東山區的古田縣,以“中國食用菌之都”著稱,其“古田銀耳”是國家地理標志性產品,全縣銀耳產量占全國的90%以上,鮮品年產量達33萬噸,產值近20億元,種植規模、產量、產值、出口量均居全國首位。目前,食用菌產業已經成為古田縣的支柱產業、特色產業和富民產業。其中,銀耳產業是古田縣的特色精準扶貧產業,古田農民約70%的收入來自銀耳等食用菌產業。
福建古田銀耳栽培,自60年代始進行人工段木栽培,經歷四次飛躍:第一次,1977年,姚淑先木屑瓶栽培成功,突破早期椴木栽培模式;第二次,1978年,戴維浩木屑袋臥式栽培成功,促進了銀耳的大批量生產;第三次,1983年,陳華貴、姚淑先等耳農,利用棉籽殼栽培銀耳試驗成功,擺脫了銀耳生產的菌林矛盾,持續發展奠定了資源基礎;第四次,20世紀90年代,廣泛推廣工廠化生產,建立銀耳生產專用房,實行工廠化管理、無公害化種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