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英德市石牯塘鎮石牯塘社區為了實現精準扶貧,打贏脫貧攻堅戰,尋找到好的扶貧項目,英德市石牯塘鎮石牯塘社區投資200萬元,建立196KWP棚頂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該項目年收益約25萬元,可為社區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增收約1488元。項目的投入使用讓該社區在精準扶貧的道路上又邁進了一大步。
據悉,石牯塘社區是相對貧困村,由廣州白云區永平街道辦和中國郵政集團公司清遠市分公司共同幫扶。除了光伏發電項目外,該社區還打造了香菇扶貧項目,兩個項目人均分紅預計可達2400元,有效地推助石牯塘社區的精準扶貧工作。
近日,英德市石牯塘鎮石牯塘社區香菇培育基地的棚頂上,一排排整齊的太陽能光伏板沐浴著陽光,太陽能轉化為電能后通過電纜源源不斷地傳輸到電網。在香菇種植大棚上建設光伏發電可將資源綜合利用起來。
除了光伏發電以外,石牯塘社區的香菇培育基地也是一大扶貧亮點。自2017年9月12萬棒香菇出菇銷售以來,該社區不斷做大做強香菇種植扶貧產業,采取“公司+基地+合作社(貧困戶)”的模式,成立英德市眾富香菇種植專業合作社,解決社區貧困戶在脫貧中無產業、無土地、無技術、無資金的困難,同時輻射全鎮貧困人口。
目前,基地共生產香菇菌棒12萬棒,生產鮮菇15萬斤,貧困戶參與就業24人,月平均工資約為2200元,其光伏扶貧與鄉村香菇產業的深度結合,不僅為農民增加了收入,促進了地區經濟發展,更契合能源低碳化轉型的大勢,發展前景十分光明。
“目前,袋料香菇項目已在石牯塘社區落地生根,建立脫貧長效機制是我們下一步的目標。”毛小中表示,合作公司已在基地建立了食品加工廠,專業從事香菇深加工,并與碧桂園“鳳凰優選”直營平臺建立合作關系,往后將會在全國3000家“鳳凰優選”直營店上架銷售。同時,由鎮政府主導的“一鎮一品”食用菌項目正加快落實,規劃以香菇基地為中心,輻射到全鎮各村。“用停產豬場改造成草菇生產基地是我們產業轉型的新路子,現在已經在社區開始實施。”毛小中補充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