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江山市有毛竹林面積20多萬畝,但近年來因毛竹市場價格較低,出現竹農棄管現象。對此,市林業部門采取有力措施,開發毛竹林下生產增收新模式,其中就包含竹林套種竹蓀。祝嚴駿看到了發展契機。
“林場在保安鄉化龍溪村承包了1000多畝毛竹林,但由于竹材市場需求量小、竹筍價格偏低、勞動力成本高等原因,導致經濟效益低。在市林業部門的扶持、指導下,2013年開始修建林區道路和高山蓄水池,改善交通條件、提高抗旱能力,試種竹蓀。”祝嚴駿相告,起初他在竹林下試種5畝竹蓀,效益尚可。但接下來的兩年,隨著種植面積的擴大,照料不及時,加之天氣干旱等原因,竹蓀幾乎絕收。
“試種期遇到絕收也不是沒有心理準備,畢竟巨大的天然優勢還是擺在了面前。”祝嚴駿說,林下種竹蓀,不僅節約了土地,也節省了成本,化龍溪村氣候濕潤,利于竹蓀生長,采收期早。而且竹林套種竹蓀也解決了“菌田矛盾”,因竹蓀不能連作,種植過的田地要輪種其他作物三年以上才能作為竹蓀栽培地,造成了土地的浪費。但在竹林下套種竹蓀,不僅節約了土地資源和搭建蔭棚的勞動量,同時,栽培后的廢菌糠回歸林地,實現林菌互利、資源循環利用。
種植竹蓀4年來,他時時刻刻都在惡補種植技術,耐心處理原料,精心選擇菌種,時時掌握氣候狀況……做到先天優勢與后天努力相結合。今年,種植面積達到30畝,因技術當先、管理到位、及時采收,從8月中旬起,每天能采摘新鮮竹蓀50多公斤,畝產達到47.2公斤,畝均收入11560元,實現了“一畝山萬元錢”的高效益。
“今年我在竹林下套種了30余畝竹蓀,年內可采3批,1畝地的竹蓀產量可達50公斤,按目前平均每公斤200元的批發價計算,今年預計收益可達30萬多元。”展飛家庭農場主祝嚴峻告訴筆者。祝嚴峻在專家的指導下,每年都進行竹林套種竹蓀,最多年份種植達50多畝。據悉,套種竹蓀既可增加竹農收入,又改善了竹林土壤,可謂一舉兩得。
竹蓀是一種真菌植物,寄生在枯竹根部,成熟的子實體在菌柄頂端有一圍細致潔白的網狀裙從菌蓋向下鋪開,被稱為“雪裙仙子”“山珍之花”“真菌之花”等;而且營養價值高,香味濃郁,滋味鮮美,自古就列為“草八珍”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