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津市市新洲鎮庹家峪村村部舉行分紅儀式,貧困戶代表們有序地排隊、簽字、領取分紅,場面十分熱鬧。
庹家峪村是新洲鎮所轄的一個偏遠的村子,由原楊家村、復興村、漢泗村等三個村合并而成,因為歷史和自然因素,除了傳統農業,村里并沒有其他的收入來源,全村2400多人,卻有貧困戶87戶,貧困人口262人,庹家峪村成了遠近聞名的貧困村。
各級黨委、政府和扶貧移民局等相關部門負責人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并村后,村支部書記董曉平臨危受命,擔負起了帶領村民脫貧的責任,董曉平一方面積極向各級黨委和政府匯報村里的真實情況和村支兩委一班人帶領村民脫貧的思想,一方面派人遠赴河北、貴州和湖北等地認真進行市場考察和調研,再根據本村的情況,集體研究決定成立富源食用菌合作社,從事香菇的種植,目前搭建了93個大棚,近40萬棒的香菇長勢喜人。
在香菇的種植管理上,富源食用菌合作社按照“五多”“五統一”“一優先”的原則施行。“五多”即多層次搭配、多環節相扣、多梯次循環、多層面增值、多主體受益,“五統一”指統一供種、統一材料、統一技術指導、統一產品管理、統一營銷。“一優先”指用工上優先滿足本村的貧困村民。
為了幫扶村民脫困,各級黨委、政府和相關部門想盡了各種辦法,也給予了大力的支持。村會計小周拿來了一本賬簿,上面登記著全村每戶貧困戶的基本情況和食用菌基地的投入。各項投入150余萬元,其中財政專項扶貧資金25萬元,重點產業發展資金50萬元。小周告訴筆者,2017年年底,貧困戶通過分紅、種植香菇投入勞動力和外出務工等途徑,已經有78戶脫貧,脫貧的比例在全市11個貧困村中還是排名前列的,預計到2018年底,通過香菇的種植和加工,余下的9戶貧困戶有望全部脫貧。
“下一步,我們將擴大規模和進行產品的深加工,提高香菇的種植效益,并利用二廣高速的便利交通條件,將香菇種植和旅游開發有機結合。”富源合作社法人田功銀滿懷憧憬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