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冬陽光的照耀下,道真自治縣隆興鎮浣溪村成片的標準化大棚閃閃發亮。大棚里,菌棒排放整齊有序,灰褐色的香菇花一樣綻放。剛采摘下來的香菇裝箱待發。
據了解,浣溪食用菌扶貧產業園共有標準化大棚196個。入駐園區的貴州同輝食用菌發展有限公司除示范種植外,還在技術上全程指導,并且保底回收,菇農只管將香菇種好就行。
“一戶貧困戶承包5個大棚,采收一茬收益就有3萬元,一年下來就能脫貧。”村干部黃建生說。
這幾天,在道真上玉工業園區巴漁工業園里,總能看到貴州同輝食用菌發展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秦志生忙碌的身影。從各鄉鎮收購的香菇一車車運來,在這里包裝后,就要發往全國各地。“剛采收的香菇一定要馬上發貨,必須保證香菇的新鮮程度。”他說。
2017年9月,秦志生所在的團隊“入住”道真,成立貴州同輝食用菌發展有限公司,目標是打造一家集食用菌生產、種植、科技研發、技術培訓、精深加工、冷鏈物流、產品銷售為一體的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經過一年的發展,目前,已擁有3條生產線,年產香菇菌棒(菌絲)6000萬棒、鮮香菇6000萬公斤,產品銷往北京、上海、廣州、深圳、重慶、成都、貴陽等大中城市。據統計,在該公司的輻射帶動下,目前,道真有12個鄉鎮的3600余農戶在從事食用菌種植生產。
眼下,道真正牢牢把握農村產業發展“八要素”,聚焦農業產業組織散、鏈條短、支撐弱等問題,依托自身自然條件和區位優勢,按照“興菜(菇)、穩煙、固茶、強藥”的農業產業發展思路,調減玉米、紅薯等傳統低效農作物種植面積,大力發展蔬菜、食用菌等富民產業,著力打造“菜縣菇鄉”,帶動群眾有效脫貧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