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銀川市大力推廣農業物聯網,鼓勵農戶利用技術手段獲取、收集和分析農業生產中的實時數據,減少傳統農業由于粗放式管理而產生的效益損失,使其向精細化、精準化管理轉變。
近日,在西夏區同陽新村的菌菇生產園區,一間不到60平方米的溫室里,放置著多排立體層架,每一排都高聳至房頂,采菇工人需要借助扶梯,才能將頂部層架上成熟的蘑菇摘下。
“就這一間60平方米的出菇室,產出的蘑菇效益能抵10畝地產出的蘑菇效益,因為傳統溫棚一年就種1到2茬,這個恒溫恒濕的溫室一年可以產出4到5茬。”如何實現四季生產,寧夏科衡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何應東道出了其中的奧秘——溫控、濕控、光控以及二氧化碳排放控制。
在這些現代化的培育室里,何應東安裝上了智能化自動控制設備,能夠精準探測室內溫度、濕度、光照強度和二氧化碳濃度,探測的數據也會實時傳輸回控制室的電腦上,“蘑菇在不同的生長期需要的濕度溫度這些不一樣,我們提前在電腦上設定好數值,系統會進行自動調節,節省了人力成本,管理也更精細。”在何應東介紹的間隙,技術人員通過更改電腦上的濕度數值,讓設備釋放出霧氣,給培育室內的蘑菇“加濕”。
據了解,目前該園區已建成4棟食用菌工廠化出菇車間,主要生產杏鮑菇、雞腿菇、海鮮菇、雙孢菇、秀珍菇、茶樹菇、靈芝等品種,擁有日產各類鮮菇10噸的能力。何應東認為:“農業工廠化生產,是實現集約高效和可持續發展的現代化農業的必然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