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安縣,位于宜昌市之東北部,是黃帝之妻嫘祖的誕生之地。是鄂西山區向江漢平原過渡的低山丘陵地帶,最高山峰海拔1325.1米。全縣國土面積17.52萬公頃,其中:耕地2.21萬公頃;森林總面積12.91萬公頃,森林蓄積量448.37萬平方米。擁有豐富的花櫟樹、橡子樹、米櫟樹、青岡櫟、楓香樹等食用菌栽培種植資源,被湖北省政府授予“湖北省綠化達標第一縣”,是湖北有名的“小林海”。
(一)湖北“小林海”,興起香菇栽培熱
遠安境內,水資源豐富。東有漳河、中有沮河、西有西河,自成三大水系。全縣共有河流46條,總長度702.9公里,境內河流常年平均徑流量為16.56億m3,豐水年達22.19億m3。豐富的森林和水資源,為香菇的生長發育,提供了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
1984年,隨著農村聯產承包責任制的深入和香菇市場需求的不斷增大,農民靠在山林中撿香菇和低水平種植香菇已無法滿足市場的需求。為提升香菇產量,遠安縣茅坪場鎮(當時茅坪區)八角村農民分別從福建省古田縣和湖北省京山縣聘請技術人才,進行椴木香菇栽培試驗,獲得成功,率先在全鎮開始推廣椴木香菇栽培。
椴木香菇栽培技術的普及推廣,為菇農帶來了豐厚的經濟收入,從而帶動了八角村農民家家戶戶種香菇,八角村,由此成為遠安縣第一個“香菇村”。
在“香菇村”的示范帶動下,茅坪場鎮涌現了4710多個農戶從事香菇種植,香菇產業年銷售收入達2.5億元,被譽為“湖北香菇第一鎮”。
(二)推進“規模化栽培”,香菇形成大產業
然而,隨著食用菌生產的不斷發展,傳統椴木香菇栽培,對森林資源消耗較大,且生長周期長,為轉變生產模式,提高種植效益,1986年,遠安縣委、政府出臺了香菇發展的引導性文件——《關于發展食用菌生產的決定》。
《決定》明確指出:“把發展食用菌生產作為振興遠安經濟的重大舉措,把食用菌規模化栽培技術列為‘七五’期間重點科研項目”。
1987年,遠安縣成立了“遠安縣食用菌技術開發中心”和“遠安縣食用菌開發公司”,進行食用菌生產的科學研究和新技術引進,在全縣推廣普及袋料香菇栽培。
香菇生產工藝的改良和規模化栽培技術的普及,使遠安食用菌產業取得了突破性的發展,到1990年,全縣有5000多戶農民參與遠安香菇生產,從業人員達到2.5萬人;椴木栽培900萬筒,袋料60萬袋,產量增加到2500噸。
1997年,遠安縣委、政府下發了《關于加快發展食用菌產業的決定》,提出“逐步控制椴木生產,加快發展袋料生產,加大產品開發力度,提高生產管理水平,努力增加綜合效益”的要求,并同步整合、組建了縣屬食用菌龍頭企業——宜昌森源集團公司,引領全縣食用菌生產的規劃、協調、管理和新技術、新產品的研究、開發與推廣。
1997年,茅坪場鎮從浙江慶元引進能人范世錦、范世荷兄弟,大力推廣和普及袋料香菇優質高產栽培技術,袋料香菇種植獲得了飛躍發展。2000年,遠安袋料香菇發展到900多萬袋,而椴木香菇生產則下降至200萬筒,全縣干菇產量上升到1600噸。
為加快香菇產業化推進步伐,遠安縣成立了食用菌產業協會(后更名為遠安縣食用菌協會),制定、完善了《遠安縣主栽食用菌菌種》、《袋栽香菇安全生產技術規程》等一系列地方標準。
在縣內茅坪場、花林寺、舊縣、洋坪、河口等5個鄉鎮,建設食用菌專業帶頭村23個;打造了蘆溪灣村、高樓村、何家灣村、雙坪村、銀子村、茅坪場村等六大香菇種植核心基地;先后培育和引進了湖北森源生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遠安科力生菌業有限公司、湖北食得福食品發展有限公司、宜昌大自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一批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
遠安香菇不僅暢銷北京、上海、廣州、武漢、宜昌等各大中城市,還出口日本、韓國、泰國、馬來西亞以及東南亞地區和歐美等國家。
2017年,遠安縣袋料香菇種植達9200萬袋,香菇總產量10萬噸,香菇成為遠安縣農業產業中體系最健全、效益最好的產業,農民收入40%的收入來源于香菇。
(三)品質優良行銷遠,地標保護品牌堅
為加強遠安香菇的品牌保護,2017年8月,遠安縣食用菌協會通過申請,獲得了國家農產品地理標志保護認證。
地域范圍:遠安香菇產于湖北省遠安縣所轄的鳴鳳、花林寺、舊縣、洋坪、河口、茅坪場、嫘祖等7個鄉鎮102個村。遠安香菇年種植規模1.42億袋,年產遠安香菇10萬噸。
遠安香菇內在品質指標:干菇的香菇氣味特濃郁,口感鮮嫩,入口滑爽,回味清香,每100克蛋白質含量≥25克,氨基酸≥15克。鮮菇肉質密實,菇香淡雅,口感鮮滑,回味清爽,每100克蛋白質含量≥3克,氨基酸≥1.5克。”
地理標志的登記保護,對遠安香菇的持續穩定發展、市場品牌的維護、產業的健康發展、農民的持續增收,都起到了重要推動作用。
(四)不斷變革添動能,技術創新市場勁
香菇產業的發展,不斷面臨著新的挑戰和新的困惑:如廢棄菌棒影響環境、價格波動頻繁、農民技術更新不及時等問題。為此,一批有眼光和能力的企業家和職業農民,為破解這些新問題做出了不懈努力,不斷推動著產業的快速發展。
2011年底,遠安縣當地農民周華雄籌資6000多萬元,在茅坪場鎮熬家畈香菇產業園區,興建了集菌筒工廠化制袋、香菇收購、分選、加工、運輸等于一體的大型企業——宜昌大自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從而開創了全國香菇菌筒規模化、工廠化、標準化生產的新紀元。
他們相繼研發了夏菇覆沙栽培、夏菇層架式栽培等新技術,發明了菌棒聯排滅菌、菌棒自動化生產線等設備。在新技術研發成功后,毫無保留地將這些用心血、花巨資換來的新技術免費推廣應用,惠及廣大菇農。
為解決廢菌棒影響環境的問題,宜昌大自然生物科技公司申請辦理了有機肥生產許可證,他們以每噸180元的價格,將千家萬戶農民廢棄的菌棒收集起來,通過生物發酵,生產成有機肥,這些有機肥,又回歸到田園,成為茶園、果園、菜園很好的肥料,從而實現了變廢為寶、循環利用,受到社會廣泛贊譽。
香菇出菇的旺季一般在每年10月至次年4月,夏季因氣溫高,菌筒很難出菇。為解決香菇價格波動帶來的不利影響,確保農民持續增收,2016年,遠安縣三合食用菌專業合作社,在海拔1000多米的嫘祖鎮望家村4組,投資350多萬元,建設香菇鋼構大棚74個,養菌棚18個,出菇棚56個。
通過海拔高度的提升和大棚建設,實現了每年4月下旬至9月中旬香菇淡季出菇,從而填補了高溫季節出菇的技術空白,實現了一年四季出菇。2018年,合作社在淡季出菇45萬斤,鮮菇產品銷往重慶、宜昌、湖南、荊州、鄭州等地,實現銷售收入300多萬元。
不斷變革添活力,技術創新市場勁。如今,遠安縣每年香菇種植規模穩定在1億袋左右,總產量超過10萬噸,出口創匯1100多萬美元。農民人均純收入突破萬元,其中40%來源于香菇產業。
遠安縣因此獲得“全國農業(食用菌)標準化示范區”、“中國香菇之鄉”、“國家級出口食用菌質量安全示范區”等榮譽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