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的推動力。全縣統一規劃布局優勢特色產區,將蹬上、頭溝、三家、劉杖子4個鄉鎮規劃為食用菌產業帶,覆蓋全縣23個鄉鎮4000余戶貧困戶。出臺相關配套政策,加大資金扶持力度,企業租用土地每畝補貼500元,全縣投入食用菌產業資金9183萬元。
企業的拉動力。雙承公司作為省級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高新技術企業、“新三板”掛牌上市公司,充分發揮企業技術、設備和銷售優勢,幫貧助困、帶貧減貧。企業統一負責菌種生產、制棒、技術服務、產品銷售、基礎建設、市場風險,貧困戶分戶經營。通過“六統一分”的經營模式,實現了食用菌的標準化、集約化、產業化。2018年,雙承公司流轉土地5000畝,生產菌棒4000萬噸,占全縣的13%。
合作社的組織力。把分散的土地流轉出來,把個體貧困戶集中起來,著力提高貧困群眾發展食用菌產業的組織化程度。對內一個標準生產,對外一個聲音談判,發揮合作社上連企業、下接貧困戶的組織作用,累計為12家合作社提供菌棒,涉及330戶農戶,種植1000萬棒,實現戶均增收3萬元以上。
科技的支撐力。為了提升食用菌的發展能力,該縣聘請專家顧問,并組建了技術服務隊,派400余人次到鄉村進行指導,并且通過企業加強技術研發。其中雙承公司依托研發團隊,研發出獨特綠色環保消殺技術和氣膜培菌技術,使食用菌生產全過程不再使用其他化學藥物,食用菌培養成本降低60%以上。目前,該企業已認定2項發明專利和4項實用新型專利,為食用菌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科技支撐。
金融的撬動力。以《承德縣進一步完善扶貧小額信貸機制助推脫貧攻堅實施方案》、《承德縣加快縣鄉村金融服務網絡建設意見》、《承德縣“政銀企戶保”金融扶貧實施意見》等金融扶貧配套政策為依托,縣鄉村三級成立金融服務網絡,縣財政設立擔保基金和風險補償金4100萬元,通過“政銀企戶保”特惠金融扶貧模式,實行1:10放大,出現風險時,按照政府5%、銀行15%、保險公司80%的比例分擔。全縣撬動發放政策性農業貸款1.3億元,為1908戶貧困戶發放扶貧小額貸款4072萬元,為貧困群眾發展產業提供了資金支持。
貧困戶的內生動力。貧困群眾以各種形式參與企業生產,自主經營實現增收,極大激發了貧困戶的內生動力。目前,全縣有321名貧困人口參與雙承公司生產,平均月收入2500元。有120戶貧困戶購買公司菌棒入園區生產,戶均生產菌棒3萬棒以上,戶均增收3萬元以上,實現了長久增收、穩定脫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