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是春耕播種時節,但巴中市通江縣的海鮮菇已迎來豐收。
2月20日,通江縣工業園海鮮菇生產基地,一簇簇白色的海鮮菇長勢喜人。出菇、采菇、包裝……工人們在各個車間內有序地忙碌著。
海鮮菇基地由通江縣重點招商引資企業——四川芊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投資建設,項目于2017年9月啟動,占地76畝,建筑面積4萬平方米,一期工程“通江縣食用菌精準扶貧產業園海鮮菇生產基地”已正式投產。
“在海鮮菇生長過程中,通過調控光照、溫度、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含量等生長條件,保證了每一個菌包能順暢呼吸、均勻出菇,提高了海鮮菇的產量和品質。”該公司技術主管吳吉介紹,由于制種、種植、加工、管理技術先進,加上生長周期短、抗風險能力強,海鮮菇的經濟效益明顯。該基地日產海鮮菇6萬袋,日產量達45噸,年產12000噸,產值達1.2億。
在3號車間,一筐筐鮮嫰的
海鮮菇順著自動生產線傳送到包裝車間,工人們正進行分揀、稱重、裝袋、封包等作業。工人葉利華熟練地忙碌著,她告訴記者:“工作都是些手頭活兒,很輕松的。老家就在園區附近,方便照顧家中老人和小孩。”
工人王梅在外地務工多年,聽說家鄉引進的企業招工,便決定回來應聘。“試用期的工資2000元左右,加班另算費用,熟悉工藝后就是計件,干得多就賺得多,月工資3000以上沒問題,年收入4萬多。”算起收入賬,王梅喜上眉梢。
“公司的產品主要銷往重慶、成都、西安等地,供應永輝超市、沃爾瑪超市、歐尚超市和批發市場等。目前解決園區附近鄉鎮300多人就近就業,年增加勞務收入1500多萬,帶動300多農戶增收。”據該公司董事長蘇自知介紹,下一步,將以食用菌全產業鏈為重點,圍繞海鮮菇生產出口和銀耳加工,開展“循環農業示范區、食用菌加工和有機肥加工、冷鏈配送及電商平臺和食用菌體驗采摘”為一體的三產融合建設,提升產業整體發展水平,培育農村新業態和經濟新的增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