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荔波縣緊緊把握“八要素”和“五步工作法”,按照“一縣一業、一鄉一特、一村一品”和“長短結合”發展思路,打造形成“1+5+N”產業扶貧工作格局,有針對性培育特色優勢產業,采取“先找市場、再抓生產、產銷掛鉤、以銷定產”的模式發展訂單農業,大力引進和發展食用菌種植項目。

朝陽鎮洪江村“兩委”在食用菌生產棚檢查種植情況
抓黨建引領,促項目落實。一是制度保障。出臺《荔波縣黨內激勵關懷幫扶實施意見》及相關扶貧產業幫扶措施,通過廣大第一書記和駐村干部積極進村入戶宣傳,引導和鼓勵外出務工黨員、黨員致富能手自主經營,參與種植,充分調動黨員群眾主動參與“產業扶貧”建設的積極性。截至2018年底,全縣7個鄉鎮1個街道20個村開展食用菌種植,建成食用菌示范點16個,建有大棚255個,主要發展香菇、平菇等品種,種植面積達100畝80萬棒,年產量達344噸,產值268萬元。二是政策保障。成立縣產業扶貧工作領導小組,按照“一縣一業、一鄉一特、一村一品”規劃思路,結合本地、傳統、區位等資源優勢,緊緊圍繞貧困戶受益主體原則,在“1+5+N”產業扶貧工作格局下認真謀劃食用菌產業布局,指導開展食用菌種植。三是資金保障。縣級投入財政專項扶貧資金共計267.3萬元用于建設食用菌大棚和采購菌袋,幫助解決項目啟動資金難的問題;建立幫扶聯系部門責任、項目和資金“三個捆綁”機制,發揮部門優勢,積極引進企業和資金入駐,幫帶村集體和貧困戶發展食用菌種植。
茂蘭鎮黨委書記王興壯(左一)與羅家村黨支部書記任宗海(右一)在食用菌生產車間討論種植情況
抓示范帶動,促規模發展。注重發揮企業、合作社和種植大戶示范帶動作用,采取公司(合作社)+農戶(貧困戶入股)經營模式,培育壯大食用菌產業。一是企業示范帶動。通過發揮企業技術優勢、市場優勢,探索“龍頭企業+村級經濟組織+農戶”“以強帶弱”等方式,鼓勵國有企業(龍頭企業)持股引領、經濟能人領辦、群眾參與。二是合作社示范帶動。探索“村社合一”發展村級食用菌種植合作社,鼓勵村“兩委”干部、大學畢業生等領辦、創辦經濟組織,吸納散戶、貧困戶“抱團發展”。如:拉先村外出經商黨員潘銀節回村創辦食用菌合作社,按每戶群眾1萬元入股合作社,吸納帶動50戶參與種植食用菌25畝,建成大棚17個,2018年試點種植后戶均增收800元。三是黨員示范帶動。村“兩委”、駐村隊員進村入戶宣傳政策,并通過設立黨員干部扶貧示范棚、責任田等,對幫扶責任人及幫帶貧困戶信息進行公示,發揮黨員帶動脫貧效應。2018年,荔波縣共成立食用菌種植合作社11個、引進企業4家,培育黨員致富能手61人,輻射帶動569戶2117人參與種植。
茂蘭鎮羅家村貧困戶婦女在生產線上生產菌棒
抓技術培訓,促增產提質。一是以“萬名農業專家服務三農行動”為契機,組建農業資深專家組,按一產業一專家組的原則,對鎮、村食用菌種植項目進行精準把脈、精準指導,確保每個食用菌種植基地發展有成效。二是強化縣產業扶貧工作領導小組指導,積極開展食用菌栽培技術培訓,讓群眾掌握食用菌無公害栽培及病蟲防治技術,提高貧困戶食用菌種植技術水平,提高產品商品率,帶動貧困戶增產增收。三是開展技術培訓,結合種植戶需求,由縣農業農村局牽頭開展食用菌栽培技術培訓5期,培訓425人次,其中貧困戶102人次,累計發放技術資料1000余份。同時,常態化開展技術指導,根據不同栽培季節到田間對農戶進行技術指導,確保規范化栽培。
小七孔鎮堯花村種植戶黎以當夫妻在地里售賣木耳
抓利益聯結,促脫貧致富。一是創新模式,穩定收益。主要采取三種方式,即:大棚承包。食用菌種植企業將食用菌大棚承包給貧困戶,企業負責購買菌棒、銷售以及保溫保濕設施,貧困戶負責大棚種植,雙方約定收益分成。入股分紅。對于無勞動力貧困戶,利用小額扶貧貸款入股,由企業或合作社管理,按約定參與分紅。基地務工。食用菌生產過程中,對采菇、削菇、裝袋用工量極大,貧困戶可以直接在基地務工,獲取勞務費。黎明關水族鄉堯古村貧困戶吳蒙開,以財政扶貧項目資金30000元入股荔波縣聯科食用菌有限公司,按項目利益聯結機制獲得項目入股分紅1500元;此外其還通過參加菌場日常種植管理務工,每年獲取勞務報酬7000元以上,該戶2018年通過食用菌產業發展累計增加收入8500元,人均增收4250元。二是產銷對接,化解風險。通過農超、農餐、農企、農批等對接方式,由企業、合作社外聯市場、內接農戶,采取訂單生產、訂單收購等形式,組織產品進入市場,實現自主種植與大市場充分對接;充分利用縣、鄉、村三級電商平臺,開展線上交易,拓寬銷售渠道,有效解決貧困戶銷售難問題,有效減低貧困戶市場風險。通過進一步建立貧困戶利益聯結機制,帶動貧困戶316戶1187人人均增收1000元以上,實現企業做大做強和貧困戶增收脫貧的“雙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