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山東省東營市河口街道南旺村大球蓋菇種植基地,高大的樹木下是一排排的壟溝,壟溝上鋪著一層厚厚的麥草,扒開麥草就是一朵朵的大球蓋菇,蘑菇形狀呈傘狀,有紅色的菌帽,雪白的圓柱狀的菌柄。
據南旺村食用菌種植合作社負責人劉樹國介紹,“用秸稈種植大球蓋菇,成本低,工序簡單,只要看住水和溫度,3個月就能收獲五六茬。大球蓋菇的營養價值高、口感好,銷售也不成問題,沒想到這原本沒啥用的小麥秸稈也成了‘黃金草’。”
以前,秸稈對于農民來說就是垃圾,不燒,種不了田,運走,費不少錢,只能就地焚燒,可如今回收秸稈作為食用菌的原材料還是當地農民一筆巨大的收入。
隨著林下經濟結構模式日趨豐富,南旺村按照立體開發、循環利用的思路,利用村里的自然優勢在林下種植大球蓋菇,由村里60余戶村民入股,成立了南旺村食用菌合作社。由于蘑菇長勢良好,加之口感更好,前來采摘的居民絡繹不絕,一年的時間,南旺村的大球蓋菇就有了不小的名氣。為此,當地合作社不斷拓寬蘑菇銷路,與商家積極合作,一部分裝箱銷往濟南等地,一部分搬進當地超市售賣,大球蓋菇漸漸地走出了名堂。
為了改變以往秸稈就地焚燒的傳統做法,河口區在夏收來臨之前及時召開秸稈禁燒工作安排部署會議,成立了5個秸稈禁燒工作督導小組,大力支持食用菌種植等秸稈利用產業,在保護環境的同時,拓寬秸稈利用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