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鄉村振興戰略實施中,浙江省海寧市積極探索創新,將農業生產與太陽能發電有效結合,走出一條“農光互補”的新型農業發展之路。海寧市“農光互補”食用菌基地位于袁花鎮長嘯村,是利用一些食用菌(如秀珍菇)本身需要避光、遮陰的特性,在食用菌菇棚上搭建分布式光伏發電系統,在不改變土地性質的同時,實現“棚下種菇、棚頂發電”,真正成為污染少、排放低、效益高的“農業+新能源”模式,實現土地的立體化增值。
長嘯“農光互補”食用菌基地于2015年9月底建成投入使用,基地占地面積107畝,搭建了71個菇棚。食用菌大棚及配套設施設備由長嘯村集體投資建設,年食用菌生產能力達600萬棒,產值2500萬元。分布式光伏發電系統由浙江晶科能源有限公司投資安裝,共有多晶硅組件18880塊,安裝容量5兆瓦,年均發電量約550萬千萬時,每年可節約煤1680噸,減排二氧化碳4350噸。
“農光互補”食用菌基地建成后,長嘯村集體可從中獲取大棚租賃費、生產設備租賃費以及棚頂租賃費,每年80萬元。截止到2018年底,棚頂光伏發電量1700多萬千瓦時,產生經濟效益2100萬元。
海寧市農作物技術服務站站長金海剛說:“這個模式應該說是比較好的,體現了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在有條件的地方,在農民有積極性的時候,我們也適當地加以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