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蘭花香遍紅土,玉井水孕育甜菇。種香菇的人們把山上一棵棵非油脂類雜樹砍下來,然后粉碎成魚鱗狀的木屑,加上麩皮、植上菌種、裝進袋子。風吹日曬,袋子里一條條的菌絲悄悄生長著,北風凜冽,摧落了艷麗的奇花異葩,卻在每個香菇袋子上摧開了一個個鮮嫩的菇蕾。
遠看,像數不清的星星;近看,宛如驟然撐起的一把把小傘,得趣天然,分外惹人喜愛。
這里是安徽省農耕年華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基地四季的景。在這里,有一位默默耕耘,奉獻青春與年華的倔勁人兒,他就是公司的創始人王漢青。
望的見山,看的見水,留的住鄉愁
2015年初,退伍軍人王漢青思念遠在深山家鄉的父母,外婆家門前的玉井水,還有那盛開的玉蘭花,便從武漢打著包袱帶著妻兒回到金寨老家,走上了種菇的“不歸路”。
他注冊了安徽農耕年華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后,在鐵沖鄉試種香菇20萬棒,2016年就獲得豐收,香菇的品質得到各方面認可和肯定,產量穩定,而且花菇出菇率高達70%,年底凈賺70萬,央視、記者、同行絡繹不絕來基地采訪,讓王漢青的小香菇見了大世面。
王漢青望著山,看著水,把過去滿腔的鄉愁播撒在這片熱土上,更加堅定決心要為家鄉多做實事。自古創業多坎坷。2017年底,一場無情的大雪讓3000多平的生產廠房全部倒塌,鐵沖鄉6個基地350多個大棚全部坍塌,這可是滿載著整個鄉農民的希望和辛勞付出的成果。
夜里接到工人的電話,他什么都沒想就從家里步行去了基地,走了30多公里,寒風凜冽卻汗流浹背。看到基地、廠房一片狼藉,還有工人們消極的情緒,這個當過兵的漢子當場就拍著胸膛:“大家放心,我不會跑路,因為這是我的家鄉,我以黨員的身份保證”。
禍不單行,2018上半年,天氣異常炎熱,雪災帶來的周期延遲,又遇上60萬棒菌種交叉感染,直接損失200多萬。此時,來自周圍的冷嘲熱諷接踵而至,但他不為所動,他四處借錢首先解決了工人們的工資,做好貧困戶思想工作,然后帶著自己的團隊在這片土地再次起航。
2018下半年,公司在鐵沖鄉6個村再次建成6個香菇種植基地,種植香菇60萬棒,保證菌棒成活率達100%,實現銷售收入近800萬元,成為名震一方的香菇狀元。
富而思進,致富思源,守得住初心
為鼓勵全縣農村能人脫穎而出,帶動更多農民脫貧致富,金寨縣出臺了促進農業結構調整的鼓勵政策。王漢青和他的小香菇借此東風,趁勢而起,一些聞訊的上海、南京客商紛至沓來,訂單絡繹不絕,公司在武漢、合肥等地設有批發窗口。如今,每當秋風送爽之時,一個個嶄新的白色大棚就會撥地而起,成為鄉村振興線上一道亮麗的致富風景線。
王漢青率先致了富,卻沒有忘記在孩提時代,鄰里鄰居給予他的幫助,更沒有忘記在他經歷挫折之時,父老鄉親們的“雪中送炭”和殷殷囑托……經過多次思考,王漢青決定利用自己的成功經驗,引導鄉民們,帶上貧困戶走上技術種菇之路。盡管他深知這將銷弱他自己的產業優勢,但他知道這是責任與初心使然。為讓更多農戶,尤其是貧困戶了解香菇種植,每年王漢青和團隊都利用冬閑,以每日100元的薪水,吸引農戶來到菇場打工,增加收入,順利地過上一個安樂充裕的春節。
2017年帶動63戶貧困戶種植香菇18.9萬棒,占鐵沖鄉貧困戶總戶數的14%。2018年帶動145戶貧困戶參與發展香菇產業。由公司負責提供菌棒、大棚搭建,對香菇生產進行全程跟蹤服務、技術指導,保證菌棒成活率達100%,感染菌棒由公司負責退換。
王漢青又一次以黨員的身份承諾,只要是鄉親們的,出現任何問題一律按市場保底價回收。2018年,公司為貧困戶提供就業合計6500工日,帶動的145戶貧困戶戶均增收1.9萬元。
與此同時,王漢青還積極鼓勵有文化的青年農民,利用務工閑余時間,學習掌握
食用菌栽培技術,以便日后能夠開辟自己的食用菌栽培天地。對慕名前來的取經者,他從拒絕,傾其所能地給予指點,讓他們高興而來,滿意而歸。
如今,安徽省最大的食品集團——蜀王集團與公司成為長期戰略合作伙伴。中國科技大學、安徽醫學院等8所高校與農耕年華公司簽訂了長期協議,大山深處的小香菇成了學生們餐桌上的美味,更是安徽農業大學、金寨職業農民的實驗基地,實訓場地。
功以才成,業由才廣,振興鄉村正當時
綠色的郵車,滿載2000多件“小香菇”,緩緩地駛在金寨崎嶇的山路漸漸遠行。“這是我們近期借助全省郵政力量,整合金融、分銷等專業資源,開展的幫助貧困戶銷售香菇的郵樂購扶貧項目。”王漢青笑著介紹,金寨縣境內多起伏山地,晝夜溫差大,玉井水里含鍶元素是普通水質的三倍,且擁有豐富多樣的環境資源,為香菇的栽培、發育、生長提供了得天獨厚的地理和資源優勢,同時花菇的產出率能達百分之七八十。
香菇占地面積小、產出高、效益好、勞動強度低,口感是其他地區不能媲美的,能夠為貧困戶提供持續穩定的收入,也是金寨縣的產業扶貧的重點項目。僅線上年銷售額就達200多萬。
對于振興鄉村有什么看法,王漢青有著自己的見解和規劃。王漢青說,當初公司起名叫農耕年華,就是要把這畢生的青春與年華奉獻耕耘在家鄉。懂農業,方能帶富鄉村,“鑿井者,起于三寸之炊”,干農業不局限于農業,現在王漢青的小香菇經過“美顏”,變成了香菇醬、香菇脆、香菇味精,形成了完整的產業鏈體系,試驗設備從母種研發到出菇演示,肉眼就能看見。
愛農村不局限于農村,引鳳還巢,為知識青年講述自己的情懷創業史,為學香菇的有志青年提供免費的技術和基地。王漢青下一步準備升級自己的團隊,尋覓人才求賢若渴,發現人才如獲至寶,舉薦人才不拘一格,使用人才各盡其能,培育出一支富有創新精神、敢于承擔風險的創新型人才隊伍,為鄉村振興添磚加瓦建屋瓴。
愛農民不局限于農民,王漢青敢當新農人,他時常跟他9歲的兒子逗趣:“你和香菇一樣重要”,他兒子嬉笑道“因為你把心和血一半給了香菇,一半給了我”。王漢青深深的明白,農民不僅僅是一種身份,更是一份職業。習慣于把一只腳放在另一只腳的前面,只要不停下來,時間久了,就趟出一條路。
王漢青,他很“土”,每天面朝菌種背朝天;他很“倔”,認準了就要一張藍圖干到底;他很“實”,吃水不忘挖井人。面對期待與認可,王漢青悄然下定決心,要在鄉村振興的道路上,走得更遠、走得更好!農耕年華和他的小香菇任重而道遠,但他豪言壯詞“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南西北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