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安徽省靈璧縣朱集鄉固城村潘家莊的雙孢菇生產基地,三排高質量高標準菇棚排列整齊,大棚里設施齊全、溫度適宜,白嫩嫩、胖嘟嘟的傘型雙孢菇長勢旺盛、十分喜人,多名群眾正在大棚內對鮮菇進行采摘、打包。來自江蘇徐州、河南商丘等地的客商在等候裝車外運。“現在采摘的雙孢菇每天都有幾千斤,貨款都是提前預付,市場銷售根本不用愁”。返鄉創業、現年37歲的廠主張洋高興地說。
1998年,富有經濟頭腦的張洋從朱集中學初中畢業后,在家開起了油坊,主要從事黃豆、菜籽的加工銷售,賺到了“第一桶金”。接連干了兩年,不甘于小打小鬧的張洋,看到當地運輸業比較發達掙錢,決定轉行干“大事”,購買貨車跑運輸。就這樣,張洋親自開了10多年貨車,勤勞苦干,風里來雨里去,幾乎跑遍全國,吃了不少苦。積累了一定資金后,張洋購買3輛大型貨車,聘請3名駕駛員,年收入50多萬元,當起了老板。
在外闖蕩多年,牽掛父母、思鄉心切的張洋耳聞目睹發達地區種植業的先進理念,時刻掛念著家鄉的發展。歸鄉辦農產品企業,為老家群眾致富的念頭在張洋心頭愈發強烈。于是他放棄當車老板的安逸生活,把3輛大型貨車交由別人打理,返鄉創辦了
雙孢菇生產基地。
“雙孢菇具有較高的營養價值和藥用價值。味道鮮美,營養豐富,深受市場的青睞。”張洋說。
今年六月份, 張洋在村委會的幫助下,租用潘家組土地創建種植基地,按照兩步走的辦法,第一期占地7畝,建成種植大棚9個,種植總面積6000平方米,總投資80多萬元,同時建設了保鮮冷庫、倉庫、辦公室,配備了加溫設備等,年創收入可達20多萬元。
為了種好雙孢菇,張洋先后到福建漳州、河南夏邑考察學習技術,并花高薪從河南聘請了專業技術員。在種植管理期間,他嚴把水分、光線、溫度、通風關。采菇時采取“暗棚操作”,確保了雙孢菇保鮮、保色質量。
目前,張洋的
雙孢菇種植基地已帶動本村13人就業,其中貧困戶3人,可為務工鄉親帶來人均年收入兩萬余元。
下一步,張洋計劃再建設第二期10個雙孢菇大棚,全部包給群眾種植,搭建致富平臺,引領帶動更多鄉親共同致富。同時打算利用當季的雙孢菇營養土種植瓜果蔬菜等有機健康食品,發展循環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