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體潔白,形似靈芝,作為藥用價值與食用價值很高的珍稀食用菌,白靈菇素有“白色靈芝”之美譽。
“這小蘑菇一年能給全家帶來幾千元的收入,真是沒想到!”“種上白靈菇,日子有奔頭,脫貧有指望!”在吉林省白山市長白縣馬鹿溝鎮南尖頭村,提起白靈菇種植,人人都豎大拇指。
自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吉林省產業扶貧發展喜人。其中,吉林省委黨史研究室通過推動幫扶村南尖頭村發展白靈菇種植產業,逐漸摸索出一條精準選人、因地制宜、多方聯動、科技賦能、培育市場的產業扶貧之路。
因地制宜 選準扶貧產業主方向
打好脫貧攻堅戰,關鍵在人。
吉林省委黨史研究室根據農村基層工作實際,把選優配強駐村幫扶力量作為落實脫貧攻堅任務的重要抓手,選拔能干事、能成事、懂扶貧、真扶貧的干部成立駐村工作隊。他們用汗水澆灌收獲,以實干篤定前行。
扶貧扶長遠,長遠看產業,選準選好真正適合幫扶村發展的扶貧產業尤為重要。南尖頭村地處長白山南麓、鴨綠江源頭,這里海拔較高,冬季時間較長,擁有優質的空氣和水源,地處331國道邊,交通條件相對便利。因長白地區屬寒溫帶氣候,白靈菇屬中低溫型菌類,每年10月至12月大棚栽培出菇季節正是其他地區停產或低產季節,極有開發前景。南尖頭村所產白靈菇為純綠色無污染產品,品質獨特,價值更高,更易為市場接受。在聽取吉林省農科院專家建議后,吉林省委黨史研究室抓住當地冬季適合發展高品質菌類的氣候優勢、“貓冬”時間勞動力充足的人力優勢,最終決定發展白靈菇產業。
多維度發力 確保扶貧產業有支撐
資金支持是扶貧產業發展的前提和基礎,推動扶貧產業發展,必須多渠道、多途徑爭取資金投入。
2017年,吉林省委黨史研究室決定聯系駐邊部隊共商扶貧大業、共拓扶貧之路。他們以誠意、信心和決心感染了駐邊部隊,最終,駐邊部隊決定投入資金援建白靈菇大棚。在取得良好經濟效益的基礎上,駐邊部隊又投入資金援建了第二個產業大棚。2019年,按照吉林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吉林省總工會協助包保南尖頭村,為南尖頭村的脫貧攻堅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吉林省委黨史研究室積極爭取省總工會支持,加大資金投入,擴大白靈菇種植規模。
脫貧攻堅,科技力量不可忽視。白靈菇做為珍稀菌類對于空氣、溫度、陽光比較敏感,而且容易受到黃霉菌、綠霉菌的感染。吉林省委黨史研究室從一開始就緊緊抓住掌握種植技術這一關鍵,聘請省農科院的食用菌專家團隊來村傳經送寶,團隊帶頭人溫嘉偉博士等專家從菌棒低溫刺激、搔菌、疏蕾到最終出菇等全過程手把手指導培訓駐村工作隊和當地群眾。工作隊員和村民全身心投入到白靈菇生長的各個環節,保證生產出的白靈菇菇形優美、潔白艷麗,成長為一級菇。幾年來,依靠專家團隊的定期指導,白靈菇產業有了安全穩定的科技支撐,提高了群眾的動手能力,保障了產業順利發展。
培育市場 實現扶貧產業有銷路
產品好不好,市場說了算。在社會各界大力支持下,在南尖頭村干部群眾的精心呵護下,白靈菇種植產業逐漸形成規模,如何打開銷路成了關鍵。
2019年初,經綜合考慮,吉林省委黨史研究室決定以南尖頭村民委員會名義申請“綠江菇里”商標,打造自己的品牌,提升產品知名度、影響力和市場占有率,在全省首開以村委會名義申請注冊商標先河。目前,國家商標局已核準注冊。為進一步提升產品形象,增加市場認可度,駐村工作隊和村委會又設計定制了“綠江菇里”白靈菇專用禮盒包裝,實現了產品附加值提升。按照省委組織部要求,駐村第一書記積極參加第一書記代言活動,為白靈菇代言、站臺、宣傳,進一步提升了產品的可信度和影響力。“綠江菇里”白靈菇自投放市場以來,通過第一書記代言,借用電商平臺、微信朋友圈、客戶群、商場入駐等線上線下方式行銷全國,得到消費者的廣泛好評,產品供不應求。
2019年,南尖頭村生產銷售白靈菇5000余斤,銷售收入達13萬元,創造利潤6萬多元。
“三扶”結合 培養扶貧產業帶頭人
吉林省委黨史研究室在產業幫扶過程中,努力做到扶貧扶志扶智“三扶”結合,打造一批真正掌握產業發展技能,實現產業永續發展的農村產業致富帶頭人。在發展白靈菇種植產業中,一方面充分吸收本村勞動力就業,教育引導有勞動能力和勞動意愿的群眾參與,強化“我要富裕”的自我意識。另一方面,做好產業人才的挖掘和培養工作,建立“授之以漁”式的產業發展人才培養模式,培養村干部、農村黨員等成為產業致富帶頭人,讓他們參與白靈菇生產、管理、銷售的全過程,培養他們的品牌意識、市場意識和風險意識,提升他們的生產經營管理能力,真正打造一支產業中堅力量,從根本上解決脫貧后鞏固致富的問題。
經過幾年的努力,南尖頭村產業扶貧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績,實現了扶貧工作和干部隊伍建設雙豐收。通過產業帶動,黨員和群眾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勤勞致富奔小康更加深入人心,精氣神有效提升,凝聚力明顯增強。幫扶村的面貌得到大幅改觀,經濟收入大幅增長,群眾腰包更鼓了。2019年,幫扶村貧困戶人均純收入突破1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