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下種植的生態菌,口感、品質與野生食用菌相近,具有野生食用菌的色澤和風味,無污染、品質好、口味佳,是天然、綠色的生態有機食品,深受廣大人民群眾的喜愛。貴州省安順市關嶺縣科學利用林下土地和空間,延伸林業產業鏈,結合冒寨林場實際,在林場進行林下種植竹蓀和林下養雞項目,實現了以短養長、長短結合、協調發展的增收目標。
竹蓀每年至少有兩次采摘期,每次采摘可持續兩個月,在林下種植食用菌項目實施階段中運基料、搬運菌種、播種、覆土、蓋松枝等都需要大量的勞動力,有效激活和利用了農村留守人員剩余勞動力,產生了良好的社會效益。
關嶺縣通過林下資源種植60畝竹蓀,現在每天出產量100筐左右,一筐毛重十二斤左右,剝下來干凈的竹蓀有6斤左右,銷售價格跟著市場行情價走,不能定價,有次品有好品,分1、2、3級,按照預期,產值可達30萬元以上。
2020年,關嶺縣食用菌目標任務3700萬棒。截止目前,已完成食用菌種植2793萬棒,產量613噸,產值626萬元,受益貧困人口1198戶,5370人。
關嶺縣緊扣產業發展八要素,進一步充分利用現有森林資源優勢,重點發展林下種植食用菌等林下經濟產業。擬建規模適度、管理規范、帶動力強的林下經濟發展示范基地,形成“公司+合作社+農戶”的利益聯結機制,增加貧困農戶收益。同時,充分發揮林業技術優勢,深入實地組織開展農民技能培訓,加大貧困農戶在生態建設及林業產業中的參與率,提高林業經濟貢獻率,開辟了農民增收致富新渠道,實現了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雙贏”。
據關嶺縣頂云街道脫貧攻堅專職副主任陳偉介紹:收獲的食用菌70%可用于貧困戶分紅,20%用于產業資金,剩下的10%用于村集體經濟,這就是目前主要的利益連接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