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肚菌作為珍稀食用菌,憑借高投入、高回報率的產業發展特點,吸引了一大批民間資本,包括:金融業、房地產、煤礦、銀行業等機構的涉足,種植規模逐年擴大,種植區域遍布全國大部分省市。據相關數據顯示,截止到2020年,我國羊肚菌栽培規模達到16.6萬畝,創歷史新高,羊肚菌已成為近年來我國食用菌最暢銷的栽培品種之一。
在我國羊肚菌人工馴化成功到大規模商業化推廣時間還比較短,羊肚菌種植過程中的一些關鍵技術還未完全攻克,產業看似發展火爆,但真正從中掙錢的并不多,很多還處于虧損狀態。產業在發展過程中還存在菌種市場混亂、精細管理不夠,病害蟲害猖獗,產品結構單一,從業者素質不高等問題,羊肚菌產業亟待提檔升級。
4月6日-8日,在河南省三門峽市召開的
“中國(三門峽)林下經濟暨羊肚菌產業高質量發展大會”上,來自行業的專家學者齊聚,針對羊肚菌產業高質量發展各抒己見,就羊肚菌產業面臨的機遇和挑戰、未來發展方向等一系列問題進行了深入研討,并分享了各自精彩的觀點。
南北方羊肚菌種植冰火兩重天
(河北省農林科學院植保所研究員李術臣)
2020、2021連續兩年南方主產區遭遇了比較嚴重的大面積不出菇或少出菇情況而北方羊肚菌高產捷報頻傳,河北省寧晉縣羊肚菌基地20201年畝產超3000斤,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南北方差異如此之大?河北省農林科學院植保所研究員李術臣提到土壤作為羊肚菌生產的重要基質,北方的沙壤土好于南方的粘土地,北方針對不同的土壤類型采用不同的畦型,取得了較好的效果;此外,河北及周邊地區發展了各種類型的棚室用于種植羊肚菌,充分利用北方充足的冷資源的同時又可以抵御寒潮和風雨危害,比南方單片遮陽網棚有比較優勢。
(四川省農科院土肥所副研究員唐杰)
四川省農科院土肥所副研究員唐杰則認為,南方地區出現的不出菇或產量低不能都歸結于菌種,還跟當地的氣候、土壤、病蟲害,以栽培管理、外營養袋等因素有關。目前行業內大量非食用菌從業者種植羊肚菌,很多時候他們不了解羊肚菌栽培技術,對栽培環境也不加選擇就盲目上馬,加大了種植風險。
開展羊肚菌錯季栽培、工廠化栽培是未來發展方向
(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高級工程師趙琪)
2021年2月,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珍稀食用菌研究團隊經過數年的刻苦攻關,成功研發出羊肚菌工廠化栽培成套新技術,初步實現了羊肚菌工廠化栽培。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高級工程師趙琪作為團隊成員之一,對羊肚菌工廠化栽培發表了下自己的看法,他認為,當前,我國羊肚菌鮮菇呈季節性供應,主要集中在1-4月出菇,尤其特別是3月集中上市,市場波動大。因此,開展羊肚菌錯季栽培或工廠化栽培,實現鮮品的周年化供應是未來的發展方向。
( 中國食用菌商務網CEO李昊)
中國食用菌商務網CEO李昊在會上作了我國羊肚菌產業發展現狀調研報告,報告中提到,當前的栽培技術主要源于川渝地區,其菌種的適應性、栽培模式、生產安排、田間管理指標等并不完全適用于其他地區,因此,各地在引進發展羊肚菌栽培技術時須考慮當地的氣候特點,加以改進,開展羊肚菌錯季栽培,實現不同區域不同季節都有羊肚菌鮮品上市。
據了解,雖然目前在香格里拉、玉樹、甘南等高寒地區已開展了錯季栽培出菇試驗和工廠化室內出菇探索,但在提高栽培出菇成功率、穩定性和產量等的方面研究或探索仍有很大提升空間。
大力發展林下食用菌 助推鄉村振興
林下經濟是一種在國際上廣泛應用的土地利用和產業形式,它以森林資源為核心,把農、牧、漁、副等產業生產乃至加工業和高新技術產業結合在一起,充分利用生態工程的方法和手段,所建成高效、高產、優質和持續的產業體系。大力發展林下經濟,是貫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發展理念的生動體現,是實現兩山轉化的最重要且行之有效的途經之一,也是當前應對國家大力整治“非糧化”工作的重要途經。
(中國林科院亞熱帶林業研究所研究員謝錦忠)
發展林下食用菌還是促進農村產業結構調整、助推鄉村振興的重要戰略選項。中國林科院亞熱帶林業研究所研究員謝錦忠提到,利用竹材及竹林廢棄物在竹林下食用菌仿野生栽培,可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竹林的經濟效益,向林地要耕地,采后殘留物適合竹林生長,林地自肥能力強,具有循環經濟特點,同時,勞動力需求大(用工量35-45工/畝)但工作強度小,適合農村留守人員就業。
(河南九龍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技術總監董顏峰)
羊肚菌適宜在陰涼潮濕、空氣新鮮的環境中生長,特別是與綠色植物搭配生長的效果更好。目前,不少地區發展林下羊肚菌種植,探索出了一套新型農業生產經營模式,走出了林下經濟致富新路子。河南九龍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技術總監董顏峰指出,利用葡萄樹、蘋果樹等林下種植羊肚菌,可將果樹剪枝粉碎做羊肚菌基料,羊肚菌剩余在土壤營養被果樹吸收,可利用樹行作為棚架,減少投入,肥沃的林地可以提高產量,樹萌也可起到遮陽效果,實現資源重復利用,提高收入。
理性投資 科學種植 助推羊肚菌產業高質量發展
自2015年河南省部分地區開始進行羊肚菌小規模種植以來,經過4-6年時間發展,全省羊肚菌產業種植規模、種植區域不斷擴大,已成為不少地區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優勢特色產業之一。羊肚菌產業在發展過程中也存在對羊肚菌自身生產特性的認知水平較低、對羊肚菌栽培的工藝技術的完善與穩定性不夠、優良菌種不足、從業人員管理水平低、產業鏈條短等問題,個別地區出現羊肚菌歉收的情況。對于河南省羊肚菌產業未來發展,河南省農業科學院植環所研究員康源春給出了幾點建議:一是選育適合河南省資源特點的優良品種;二是做好優質菌種的繁育;三是盡快理清羊肚菌生長發育機理;四是盡快形成與完善羊肚菌高產工藝技術體系;五是建立與擴大高水平人才隊伍;六是加大羊肚菌加工產品研發力度,最終推動河南省羊肚菌產業健康發展。
(河南省農業科學院植環所研究員康源春)
羊肚菌產業是一個新興的產業,高效益伴隨著高風險。不掌握核心技術的高昂收費的技術培訓班太多,只講效益不講風險,而且沒有后期技術指導,導致盲目入行的散戶遭受經濟損失。因此,李術臣建議采取
“六統一分運營”模式(龍頭企業統一制作菌種,統一制作外援營養包,統一進行技術培訓,統一進行技術指導,統一產品質量等級標準,統一品牌銷售,農戶分棚管理自負盈虧)降低散戶的風險。
羊肚菌在我國仍是一個新興的食用菌栽培品種,種植過程中還有一些關鍵技術仍未攻克,產業看似發展火爆,但真正從中掙錢的并不多,很多還處于虧損狀態。任何產業都有風險,羊肚菌產業也不例外。李昊建議從業者應該理性看待產業高投入、高回報,科學分析規劃,避免誤入“雷區”。行業媒體應該科學理性報道產業,避免因過度宣傳而傷害菇農,影響產業的健康發展。
隨著人們消費水平的不斷提高,對保健、綠色食材的需求量越來越大,羊肚菌作為傳統的高端食用菌,逐漸普通化,走進了千家萬戶的餐桌,成為了廣大消費者舌尖上的美味,使大眾對羊肚菌產品需求不斷增加,呈現出剛性增長趨勢,在新發展格局下發展潛力巨大。未來,羊肚菌產業發展應加強技術研發和精細化栽培管理,加快實現羊肚菌產業從粗放式向精細化跨越式高質量發展,努力實現羊肚菌產業高質高效,全面支撐鄉村振興。
(責任編輯 王瑞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