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振興譜新篇 多地加速推進農業現代化
我國一直高度重視“三農”工作。隨著如期打贏脫貧攻堅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正在書寫“三農”發展新篇章,中央和地方政府持續抓好糧食安全等問題,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推進農業現代化,向著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邁進。
歷史性告別絕對貧困
我國自古以來就是農業大國。中國農民聰明勤奮、吃苦耐勞,但幾千年來,貧困問題一直伴隨著這一群體。
19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為廣大的農村、農民帶來了新的希望。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工農聯盟是革命的主要力量。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農業是工業化物質積累的主要來源,“三農”為社會主義國家建立和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在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時期,農村率先發起改革,“三農”對中國經濟騰飛發揮出重要作用。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農村是全面小康的主戰場,三農為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提供了重要支撐。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將脫貧攻堅納入“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擺到治國理政的突出位置。2020年,832個貧困縣全部摘帽,我國脫貧攻堅戰取得了全面勝利。經過70多年的努力奮斗,在中國共產黨帶領下,累計7億多農村貧困人口成功脫貧,中國歷史性地告別了絕對貧困。
2020年,雖然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嚴重影響,“三農”工作仍然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糧食產量實現“十七連豐”,連續6年穩定在1.3萬億斤以上,為保持經濟社會平穩發展發揮了壓艙石作用。農業現代化水平邁上新臺階,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超過60%,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到71%,農作物化肥農藥施用量連續4年負增長,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超過75%,農業綠色發展取得積極進展。
農村生活條件明顯改善,基本實現村村通動力電、通硬化路、通4G網,農村基本公共服務水平進一步提升。農村改革深入推進,農村承包地確權登記頒證基本完成,超過43.8萬個村完成股份合作制改革,新一輪農村宅基地改革試點啟動實施,鄉村治理效能得到提升,農村發展活力不斷增強。
“三農”工作重點迎來歷史性轉移
2月21日,2021中央一號文件正式出臺,吹響了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號角。
文件明確,到2025年,農業農村現代化取得重要進展,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明顯提高。在農業基礎建設、糧食和重要農產品供應、農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農村生態環境等方面都將實現大幅度改善和提升,農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顯提高。
2月25日,國家鄉村振興局正式掛牌,這是全面實施鄉村振興,奔向新生活、新奮斗的起點。
為推進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意見》,未來15年將通過6大方面共24項措施推進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
健全防止返貧動態監測和幫扶機制,守住防止規模性返貧底線,持續加大就業和產業扶持力度;加強農村低收入人口常態化幫扶,實行分層分類幫扶;持續做好有組織勞務輸出工作,推廣以工代賑,重點建設一批區域性和跨區域重大基礎設施工程等,并在西部地區脫貧縣中確定一批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集中支持,堅持和完善東西部協作和對口支援、社會力量參與幫扶等機制。
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副院長鄭風田表示,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的起點,脫貧攻堅目標任務完成后,“三農”工作重心將實現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歷史性轉移。在脫貧攻堅過程中,探索了鄉村治理的成功方式和有效途徑,形成了一套體制機制,這些都可以在今后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中發揮出重要作用。
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
如何確保鄉村振興開好局、起好步,將鄉村振興政策落到實處是未來工作的重點。今年以來,圍繞糧食安全、打好種業翻身仗、鄉村建設等鄉村振興過程中的重點、難點問題,中央部委和地方政府陸續出臺政策,加速推動鄉村振興政策落到實處。
糧食安全是鄉村振興的重中之重,農業農村部等部門以及地方政府密集出臺政策,圍繞藏糧于地、藏糧于技、嚴守18億畝紅線、打造高標準農田等內容,推動政策落到實地。同時,圍繞“打好種業翻身仗”,農業農村部等部門出臺文件,明確啟動重點種源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和農業生物育種重大科技項目等,計劃到2025年,培育一批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種源和節水高抗新品種,農產品品質明顯提升,農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持續提高。
今年6月1日,鄉村振興促進法開始正式實施。作為未來30年推進全面鄉村振興的制度保障,鄉村振興促進法對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作出全面規定,圍繞增加農民收入、提高農民生活水平這個核心,針對城鄉融合發展、人才資金等要素支持、工作責任落實等問題提出了一攬子舉措。
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李國祥表示,將推進鄉村振興的有關政策、措施、重大決策部署等轉化為法律規范,能夠確保鄉村振興戰略部署得到落實,有利于解決鄉村振興過程中的難點、痛點、堵點問題,推進我國鄉村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責任編輯 王瑞平)
*版權所有
① 本網所有自采資訊信息(含圖片)獨家授權中國食用菌商務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經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例:"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②本網部分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并注明轉載出處,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