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人大代表和村黨支部書記,榮譽和職務是來鞭策鼓勵我、時刻讓我牢記為民服務的宗旨和目標,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發展的關鍵節點,我將充分發揮‘頭雁效應’,帶領群眾共同致富。”自當選為豐縣范樓鎮鄧莊村黨支部書記和市、縣人大代表以來,鄧克強一直以不變的情懷為民守初心、謀福祉,主動扛起了引領鄧莊村發展、帶領群眾致富的重任,讓鄧莊村走在了全鎮實施鄉村振興發展的前列,贏得了全村群眾的一致認可。
依托產業優勢,“小木耳”唱響集體經濟“大主角”
曾經的鄧莊村發展底子薄,缺乏產業支撐,主要以傳統的經濟作物種植為主,受市場行情和種植面積的影響,效益較低,村集體經濟收入幾乎空白。如何調整種植結構,打造農業特色品牌、增加集體經濟收入,成為當地村民最大的愿望,也是擺在鄧克強面前亟待解決的難題。
近年來,鄧克強帶領村支部大力實施“村集體經濟增收三年倍增”計劃,在省定經濟薄弱村后方單位和本地金融機構的幫助下,把發展“小木耳”產業作為助力群眾增收,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推動鄉村振興發展的總抓手。先后組織本村人大代表黨員、群眾代表30余人赴豐縣首羨鎮和山東單縣參觀學習木耳種植產業,充分調動了黨員群眾種植木耳產業的積極性;建造木耳大棚投入資金大,鄧克強率先垂范,帶領26名黨員籌集資金50萬元,建成木耳種植大棚18個,全部安裝自動化流水線無菌裝料生產線,打造優質“小木耳”標準化生產基地,每年增加集體經濟收入9萬元。
注重產業轉型,增加“小木耳”產業鏈條附加值
經過多方調研,鄧克強深知要保持木耳市場的穩定,以產品加工拓展市場空間是轉型的關鍵環節。在他的帶領下,鄧莊村采取“黨支部+合作社+農戶”的運作模式,鼓勵村黨員干部、黨員中心戶示范先行、帶頭承租木耳大棚,引領群眾發展種植。
今年以來,新建12個高標準木耳種植大棚,實現木耳種植生產的規模化、標準化、現代化。同時,鄧莊村聯合園區中央廚房項目,探索產品深加工模式,發展“訂單農業”,延伸產業鏈,增加農產品附加值。在木耳種植過程中,鄧莊村為建檔立卡群眾增加50個就業崗位,讓村民實現了在“家門口”就業增收的愿望。同時,鄧克強通過聯系鎮農業農村辦,聘請縣農業專家,共培訓種植大戶、農民經紀人15人。
堅持共同致富,推行“黨建+產業鏈”富民模式
為進一步帶動全村群眾共同致富,鄧克強將基層黨建和木耳種植、加工產業優勢融合,積極探索“合作聯營”的產業發展模式。建立了木耳銷售農民專業合作社,并向建檔立卡承包大棚種植戶免費提供菌種,有效緩解了5戶建檔立卡村民產業發展資金短缺的壓力。
黨建和產業發展的有效對接,使得蓬勃發展的木耳種植、加工、營銷行業有了強大的發展動力和可靠的組織保障。在聯營過程中,鄧克強推行的黨組織建在產業鏈上、黨員聚在產業鏈上帶動群眾共同致富的效果得以彰顯。今年以來,鄧莊村依靠“小木耳”種植,集體經濟增收20萬元,村民戶均增收約1.5萬元,逐步形成了“大產業”。
如今的鄧莊村,“小木耳”產業實現華麗轉身,成為帶動當地群眾致富的主導產業。在鄧克強的積極籌備下,鄧莊村還成立了由5名人大代表組成的“代表幫你忙”志愿服務隊,主動對接范樓鎮產業園區企業,建立“代表幫你忙”專項關愛基金,形成了企業帶基地,基地連農戶的產業化經營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