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天收夏色,木葉動秋聲。”北京時間8月8日2時23分迎來二十四節氣中的立秋。從此時節,陽氣漸收,萬物內斂,開始從繁茂成長趨向成熟結果。
天津民俗專家、專欄作家由國慶介紹,雖然這個節氣名帶“秋”字,但立秋只是天文學意義上的秋天來臨,并非氣象學上的入秋。氣候上劃分季節主要依據“候平均溫度”的變化來定,即當地連續五天的平均溫度在22攝氏度以下,才算進入氣候意義上的秋季。
立秋后,熱氣消散和氣溫降低都尚需時日,我國很多地方仍處在炎熱的夏季之中,有民諺說“立秋反比大暑熱,中午前后似烤火”。我國一些地區民俗把立秋又分為“早立秋”和“晚立秋”。
具體來說大致有兩種不同分法:第一種分法,以農歷七月為參照,如果立秋時還沒有進入農歷七月,那么就稱為“早立秋”,反之,若立秋時已進入農歷七月,就是“晚立秋”,如此,今年立秋對應的農歷日期為六月二十二,屬“早立秋”;第二種分法,以時間點來劃分,0點至12點為“早立秋”,12點至24點為“晚立秋”,如此,今年立秋屬“早立秋”。
源于此,民間也產生了不少諺語、俗話,如“早立秋涼颼颼,晚立秋熱死牛”“早立秋把扇丟,晚立秋熱不休”等。(來源: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