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黑龍江東寧市供銷合作社食用菌研發中心、東寧市援邊工作隊、黑龍江省食用菌產業技術協同創新推廣體系共同合作研發的以黑木耳菌糠為基質種植的大球蓋菇喜獲豐收,這標志著東寧市首次嘗試人工種植大球蓋菇取得階段性成功。
今年年初,為解決黑木耳廢棄菌包污染問題,探索發展高效益食用菌產業,東寧市供銷合作社食用菌研發中心和東寧市援邊工作隊嘗試用黑木耳菌糠、玉米芯、秸稈為主要基質開展大球蓋菇栽培試驗研究。
在援邊工作隊項目種植基地,技術人員將不同比例的黑木耳廢棄菌糠栽培基質分成5個試驗小組,經過4個多月的前期準備和田間試驗,獲取了一手技術資料。該試驗是國內首次將菌糠比例提高至65%并取得成功,試驗結果表明,以黑木耳廢棄菌糠為主要基質栽培大球蓋菇技術方案具備可行性。
曾偉民介紹,大球蓋菇種植平均畝產可達4000斤以上,畝產值可達2萬元以上,每畝凈收入可達6000元到1萬元。種植過大球蓋菇的黑木耳菌糠等農林廢棄物會被有效降解,進而轉化成有機肥,可直接還田利用,實現綠色循環。同時,為今后更好地推廣以黑木耳菌糠為基質栽培大球蓋菇,除林下小規模種植外,技術人員還嘗試遮陽網下大地小規模種植、大棚可移動盆式小規模栽培等模式,不斷擴大產業規模,提供更全面的技術服務,助力東寧食用菌產業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