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29日,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表決通過糧食安全保障法,將于2024年6月1日起施行。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經濟法室副主任莊曉泳為公眾詳細解析這部法律的內容亮點。
糧食安全保障法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深入實施國家糧食安全戰略,建立完善糧食安全保障制度體系,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1. 健全糧食安全保障責任機制
糧食安全保障法明確國家建立糧食安全責任制,實行糧食安全黨政同責,地方政府承擔具體責任,政府有關部門應當協同配合做好糧食安全保障工作。為全面落實糧食安全各方責任,規定政府及其有關部門組織編制專項規劃、建立糧食安全保障投入機制、實施監督檢查、建立監測預警體系、加強質量安全監督管理、建立信用體系等制度措施。
2. 確保耕地數量有保障、質量有提升
糧食安全保障法專設耕地保護一章,規定實施國土空間用途管制,劃定落實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紅線;建立耕地保護補償制度;實行占用耕地補償制度;加強耕地種植用途管控;建立嚴格的耕地質量保護制度,加強高標準農田建設,開展耕地質量調查和評價監測,提升耕地質量。對社會關注度較高的黑土地、撂荒地、鹽堿地等分別作出針對性規定。
3. 堅持穩面積、增單產
一方面,糧食安全保障法規定國家加強糧食生產功能區和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建設,引導農業生產者種植目標作物;國家采取措施穩定糧食播種面積,明確糧食主產區、主銷區、產銷平衡區都應當保面積、保產量;健全糧食主產區利益補償機制,完善對產量大縣的利益補償機制;健全糧食生產者收益保障機制,扶持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從事糧食生產,保護糧食生產者的種糧積極性。另一方面,落實藏糧于技戰略,加大對糧食生產的支持力度,規定建設國家農業種質資源庫和種子儲備制度,加強水資源管理和水利基礎設施建設,鼓勵推廣普及糧食生產機械化技術,加強農業技術推廣體系建設。通過穩面積、增單產兩手發力,確保糧食豐產。更多的依靠技術進步,提高生產能力,確保顆粒歸倉。
4. 完善糧食儲備體制機制
糧食安全保障法規定國家建立糧食儲備體系,合理確定糧食儲備的品種結構、區域布局,確保數量和質量安全;明確承儲政府糧食的企業或者其他組織應當嚴格執行有關規定,建立健全內部管理和風險事項報告制度;地方政府指導規模以上糧食加工企業建立企業社會責任儲備,鼓勵自主儲糧,將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
5. 推動糧食流通、加工高質量發展
糧食安全保障法規定地方政府應當加強對糧食倉儲、物流等基礎設施的建設和保護;明確國家加強對糧食市場的管理,健全市場規則,維護市場秩序,保障糧食經營者公平參與市場競爭。同時,明確國家采取多種手段加強對糧食市場的調控,保持全國糧食供求總量基本平衡和市場基本穩定。為加強糧食領域信息管理,規定糧食經營者應當建立經營臺賬,及時報送有關數據。當糧食供求關系和價格顯著變化時,規定可采取的發布糧食市場信息、實行政策性收儲等調控措施。為進一步提升糧食供應保障能力,明確國家鼓勵和引導糧食加工業發展和結構優化,科學布局糧食加工業,協調推進糧食初加工、精深加工、綜合利用加工,保障糧食加工產品有效供給和質量安全。此外,鼓勵產銷合作,促進區域糧食供求平衡。
6. 提升防災減災和應急能力建設
糧食安全保障法綜合施策:規定國家加強糧食生產防災減災救災能力建設,建立健全農業自然災害和生物災害監測預警體系,加強防御防控技術研究應用;國家完善政策性農業保險制度,鼓勵開展商業性保險業務;國家建立統一領導、分級負責、屬地管理為主的糧食應急管理體制,制定糧食應急預案,按規定啟動應急響應。
7. 規范糧食節約減損
糧食安全保障法規定糧食生產者加強糧食作物生長期保護和生產作業管理,減少糧食損失和浪費;推廣適時農業機械收獲和產地烘干等實用技術,減少產后損失;推廣適度加工技術優化工業用糧生產結構,調控不合理加工轉化;明確政府部門、糧食生產經營者、企事業單位、學會協會及公民個人、家庭等有關主體的節約義務,全方位、全過程推進糧食節約,在節糧、減損兩端同時發力,耕好“無形良田”。(來源:農民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