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貴州黔南州緊緊圍繞“穩規模、強主體、強品牌、增效益”發展思路,全力抓好各項重點工作,切實推動食用菌產業高質量發展。
抓菌材綜合利用。菌材供應方面,鼓勵企業流轉荒山種植櫟屬、青岡屬、榿木、光皮樺、槐樹、板栗、構樹等自用菌材,為公司食用菌種植提供優質的菌材保障,降低對外購木材的依賴。鼓勵企業收儲利用秸稈、茶枝、果枝、藥渣、核桃殼、酒糟等作為菌材原料,減少對菌材林的依賴。廢菌棒綜合利用方面,積極推廣菌渣肥料化、飼料化、基質化、能源化、生物提取及“二次生產+生物有機肥”等模式,引導無害化、高效化、資源化處理廢菌棒。2024年全州力爭建立菌材供應基地12個,30畝(萬棒)以上的食用菌經營主體廢菌棒(袋)綜合利用率達到90%以上。
抓示范基地建設。積極發展“稻菌”“果菌”“菜菌”等立體、多元、高效生產模式,引導農戶合理利用冬閑田、幼齡果園地、閑置大棚種植羊肚菌、紅托竹蓀、大球蓋菇等。利用山洞冬暖夏涼、環境穩定、受外界影響小的優勢,以種植平菇為主,香菇、羊肚菌為輔,讓食用菌產業優勢更優、特色更特,推動食用菌產業高質量發展。全州新建食用菌生產基地14個以上。
抓經營主體培育。鼓勵有條件的縣(市)通過現有渠道整合涉農資金,采取以獎代補等方式,積極扶持經營主體發展,擴大經營主體受益面;支持經營主體開展綠色食品、有機食品、地理標志農產品認證和品牌建設。引導龍頭企業向專精特新方向發展,開展食用菌精深加工開發,推動全產業鏈鏈條升級,提升產品附加值。2024年新增經營主體5家,實現全州經營主體總數突破70家。
抓產業招商引資。引進一批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優強企業,緊緊圍繞“羊肚菌+”“竹蓀+”“木耳+”“香菇+”等方式延長產業鏈,統籌謀劃產品設計、技術路線、消費群體、營銷模式等,推進食用菌產業多樣化發展。
抓項目謀劃實施。以“531”項目為重點,謀劃好一批具有代表性的、能夠實施的食用菌項目。做好獨山縣2023年貴州山地食用菌產業集群項目、獨山縣百泉鎮年產2000萬棒食用菌(香菇)項目設施改善項目、長順縣2023年貴州山地食用菌產業集群項目等項目指導調度工作,并按照項目推進進度時間節點組織專家進行項目驗收。
抓產銷有效銜接。重點抓好貴陽雙龍、石板市場和廣州江南市場流通客商的對接,并著力開拓北京、深圳、南寧、長沙、重慶等主要目標市場。依托各大電商平臺積極進行線上銷售,深化與盒馬鮮生、京東、淘寶、抖音等平臺合作,打造黔南食用菌網紅產品,實現線上銷售占比20%以上。
抓拳頭品牌建設。打造“綠博黔南+”區域公用品牌,逐步建立“統一標準、統一商標,統一品牌、統一包裝、統一銷售”的拳頭品牌。發展培育一批有地區特色的產品品牌或企業品牌;鞏固現有三都“周覃好”、獨山“農四喜”、荔波“荔臻”、甕安“敬心孝”等品牌,擴大影響力。
2024年,黔南州食用菌種植面積穩定在4.15萬畝,預計產量17萬噸,預計產值19.5億元。(來源:天眼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