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重慶萬盛經開區叢林鎮綠水村菌菇生產車間內,一簇簇鮮嫩的金針菇長勢喜人,工人忙著采收、包裝金針菇。如今,綠水村匯聚多家菌菇種植龍頭企業,食用菌年產量超過6萬噸。其中有不少菌菇品種走出國門,出口至越南、泰國等國家。食用菌成了當地村民致富的大產業。
一度沉寂的增收產業
叢林鎮曾是產煤大鎮,綠水村內也有大大小小的煤礦。由于綠水村山高坡陡,耕地稀少,部分村民便改種菌菇銷售給煤礦工人,菌菇產業一度成為綠水村的增收產業。
隨著當地煤礦逐漸關閉,綠水村的菌菇產業也一蹶不振。不少村民放棄種植,選擇外出務工。2019年,在當地種植柑橘25年的蔡志華當選為綠水村黨總支書記,挑起村子發展的重擔。
當選后,蔡志華開始尋找帶領村民共同致富的路子。村民經過討論,認為除了在坡地發展水果產業,還可“撿起”曾經風光一時的食用菌產業。
引入龍頭企業讓菌菇產業“起死回生”
以往,村里的食用菌品種單一、產量低、利潤少。為求改變,蔡志華決定引入龍頭企業,帶動村民打造標準化、規模化的食用菌產業。
很快,綠水村先后引進重慶華綠生物有限公司等菌菇產業龍頭企業。企業引入后,綠水村在擴大香菇、平菇等傳統品種菌菇種植規模的基礎上,增加了珍稀食用菌品種,提升市場競爭力。
靠龍頭企業這一“火車頭”帶動,綠水村建立起“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農戶”聯動發展模式,帶動發展3家專業合作社、24家種植大戶,瞄準市場開發鹿茸菇、豬肚菇、灰樹花等25種珍稀食用菌。
有了龍頭企業帶動,綠水村的菌菇在種植方式上也有了“科技范兒”:在重慶華綠生物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內,制菌、裝瓶、冷卻、培養、發芽、插片、生長、采收等環節全部由機械操作,通過工廠化生產,多種菌菇實現全年不間斷生產。
漸漸地,綠水村的食用菌年產量從2000噸提升至6萬噸,產品輻射西南、華中、華南,出口韓國、越南、泰國,年產值突破6億元,帶動600名村民就業增收。
三產融合讓蘑菇產業成增收“豐景”
在綠水村,蘑菇不僅實現了規模化、標準化種植,還成了吸引游客的風景。
如今走進綠水村,沿途便能看到金針菇形狀的路燈、香菇模樣的垃圾桶、彩色蘑菇造型的房屋,還有沿途大大小小用于研學游的菌菇種植基地,這些為小山村吸引來了不少游客。
近年來,綠水村深挖食用菌產業附加值,建成全國唯一以食用菌為主題的中小學校外實踐教育基地——蘑菇總動員景區,發展家庭農場、鄉村民宿20家,布局發展“一谷五園”特色農業園,接待游客超50萬人次、實現年產值達3000萬元。“以菌菇為媒,未來我們要繼續推動菌菇產業‘接二連三’,為更多村民帶來實實在在的收益。”蔡志華說。(來源:重慶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