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央決定年內提前下達明年1000億元中央預算內投資計劃和1000億元“兩重”(即國家重大戰略實施和重點領域的國家安全能力建設)建設項目清單,支持地方加快開展前期工作、先行開工實施。在當前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關鍵時期,這一重大舉措直接關乎農業轉移人口的市民化、拓寬就業空間、支持養老托育產業發展等多個方面,對促進地方經濟發展、加快基礎設施建設、推動農業農村現代化具有重要意義。
提升城鎮民生保障供給能力 加速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
新世紀以來,中國城鎮化重點在不斷變化。農村人口向城鎮的快速轉移作為中國城鎮化的核心動力,大致經歷了兩個階段:一是農村剩余勞動力到城市務工就業,這形成了大規模的往返于城鄉之間的民工潮;二是黨的十八大后,農民開始更深入地融入城市生產生活,即向更為市民化的階段邁進。
目前,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面臨的一個重要挑戰,就是城鎮民生保障的供給短板,最集中表現在教育、醫院等基礎設施建設領域。特別是中西部地區的地域中心城市和縣城,這些農業轉移人口的主要流入地,由于地方財政能力普遍較弱,因此在普通高中、醫院建設改造等方面長期投入不足,群眾就醫擁擠、入學焦慮等問題普遍存在。我們曾在中部地區一家地級中心醫院調研發現,該醫院幾乎所有科室都分布在一棟高樓之中,醫護人員和病患必須依賴電梯上下樓。高峰時期,中間樓層人員很難等到電梯,以至于上下樓一趟需要半小時以上,嚴重影響了群眾就醫體驗和醫院安全生產。后來,該醫院依賴國家專項債券投資進行新院區建設,兒科門診也已搬入新院區,待新院區完全建成后,會很大改善群眾的就醫擁擠狀況。
所以說,中央此次加大超長期特別國債對人口集中流入城市普通高中建設、醫院病房改造等項目的支持,通過提升縣城城鎮化水平和培育現代化都市圈,有效吸納更多的農村人口進入城市,并在教育、醫療等方面享受與城市居民同等的公共服務和生活條件,有利于提升城鎮的民生保障能力和城鎮承載能力,是推進新一輪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行動的有力抓手,更是中國城鎮化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
提前釋放資金 拓寬就業空間
教育和醫療部門的建設和擴展運營,不僅能提升民生供給保障能力,本身還是擴大就業的重要途徑,可謂“一石二鳥”。在中西部地區中心城市和縣城,教育和醫療部門是規模最大的體制內就業部門,每年吸納了大批高等教育畢業生返鄉就業。比如,我們在四川某縣調研發現,該縣是一個人口總數僅16萬人的小縣,但全縣有各類專任教師1200余人,各類醫療衛生機構工作人員在過去10余年中增長了3倍,總數達到了1500多人,教育醫療部門就業人員接近3000人。大批受過高等教育的青年人員的進入,既增強了民生部門的人力人才儲備,提高了教育醫療服務質量,又擴大了本地中等收入群體規模,實現了家庭的城鎮化和社會向上流動。
此外,中央提前下達相關專項資金,助力發展銀發經濟,釋放養老、家政、托育、物流等領域就業潛力,擴大有效需求創造就業,增強新興產業就業效應,拓寬生活服務性行業就業空間。為相關項目的扎實論證和前期準備提供支撐,既能提高財政資金支出進度和效率,也能更好更快發揮補助資金的經濟性、民生性功能。
老有所養,幼有所教
隨著我國人口結構的變化,養老和托育服務的需求日益增長。政府支持養老、托育產業的發展,不僅可以滿足社會需求,還能促進相關產業的創新和升級。同時,通過完善生育支持政策體系,提高基本生育和兒童醫療公共服務水平,有助于減輕家庭生育、養育的負擔,提高生育意愿。此外,提高學生資助補助標準,擴大政策覆蓋面,有助于保障教育公平,促進社會整體的人力資源開發。
綜上所述,中央此次決策將對農民利益產生積極影響,不僅能夠改善農村基礎設施,還能促進農業產業鏈的延伸和價值鏈的提升,架起城鄉融合發展的有機銜接,也為農民帶來更多的發展機遇。(來源:央視三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