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浙江紹興諸暨的蔣女士家里盛放茶具的木制托盤長出像平菇一樣的小蘑菇。只見托盤邊沿四個面上一圈蘑菇,體型較大的有三四株,最大的和一元硬幣差不多;較小的有十幾株,顏色以白色和淺灰為主。
“托盤蘑菇”受訪者供圖
此前接收過“果菌王”的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真菌多樣性與分子進化課題組研究人員許容聚博士看過蔣女士發的照片后認為,“托盤蘑菇”大概率是白參。初步推測是白參孢子掉在托盤邊沿上,而茶托盤經常有水,再加上浙江氣溫升高,溫濕度條件非常適合白參生長。
白參,大名裂褶菌,是東南亞一帶著名的食用菌。白參屬于木腐生菌,像腐木、公園木扶手、木地板等位置,都是它喜歡生長的地方。
據介紹,白參是為數不多的人工栽培比野生要好吃的食用菌。而育種是一項長期性工作,許多品種要經歷多輪選育,才能獲得更優良的性狀。許容聚介紹,目前,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真菌多樣性與分子進化課題組還在不斷接收各地網友寄的“果菌王”,從而為白參菌種選育提供更多參考。蔣女士準備將白參寄給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來源:錢江晚報 潮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