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臨川丁湖食用菌研究所災后自救出新招
發布時間:2010-07-21
來源: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江西臨川丁湖食用菌研究所位于羅針鎮丁湖村,已建立了14座塑料大棚和一座1200平方米的培養室,每年種菇20萬筒,出菇15萬斤,年收入可達30萬元以上。
今年的洪澇,該所位于重災區,損失100多萬元,洪水一退,該所所長方金山迅速收回廢料進行處理。即將新菇料用于培育需要養料多、分解菇料能力強的茶樹菇、金針菇等。出菇后,再將廢料打碎,添加麥麩、稻草等,用于生產需要養料相對較少的平菇、雞腿菇、草菇等。再出菇后,又將菇料堆放于大棚里,并在每層菇料上鋪上一層濕泥,這樣又可以出菇三茬左右。最后余下來的廢料,又采用兩種方法進行處理:一是曬干后,做菇料高溫滅菌的燃料;二是添加酵菌素,進行再發酵分解后,供給村民肥田。
目前,食用菌生產恢復工作正有條不紊地進行。
*版權所有
① 本網所有自采資訊信息(含圖片)獨家授權中國食用菌商務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經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例:"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②本網部分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并注明轉載出處,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