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畢業的他,一直游走在各個城市,過著城市“邊緣人”的生活,外出打工十多年的時間,讓他做了有心人,在學成技術后,毅然回到自己家鄉創業,把食用菌做成了一個品牌,帶動附近鄉親種植食用菌致富。今年34歲的齊新征先后被評為濟寧市首屆百優創業青年、魚臺縣勞動模范等榮譽稱號。
創業路上多艱辛
談起這幾年創業的經歷,這位34歲走南闖北的青年略顯青澀地打開了話匣子。1998年,齊新征從山東省電力學校畢業,先后在貴州、大連等地打工。十年間,他賣過大米、開過電腦公司、做過通訊行業的基站維護等很多行業,后來在貴州一家食用菌生產企業打工期間,看到當地許多農戶種植木耳,技術含量低、規模小、品種老,闖蕩了多年的他敏銳覺察到食用菌栽培可以大有作為,于是萌生了回鄉開公司搞食用菌栽培的想法。但創業談何容易,資金不足,路子不熟,可是他始終抱著必勝的信心,千方百計解決創業過程中的各種問題。沒有資金,他通過親友籌借,沒有技術,他利用空閑時間看書本。通過鉆研和努力,齊新征積累了大量食用菌菌種的制作技術和管理經驗。唐馬鎮黨委政府了解到他的情況后,根據國家有關創業政策,主動在融資,場地等方面給予優惠,并免費幫助他辦理了各項證件。
2006年,齊新征在家鄉唐馬鎮工業園區內建設了第一個食用菌大棚。還引進了食用菌液體培養技術,通過“液體菌種標準化菌包廠”,將諸如4000袋的固體菌種的生長周期,由原來的50天左右縮短到了4天,大大提高了菌種的制作效率。經過兩年的試運行,2008年集液態菌種培養、回收、銷售、服務為一體的億佳農產品有限公司順利投產,形成了“公司+基地+農戶”的發展模式。
與此同時,齊新征在進行木耳種植推廣的過程中發現,魚臺縣雖然有多年種植木耳的歷史,但都是散戶種植,市場價格經常出現大幅波動,不利于木耳產業的發展壯大。為讓木耳種植向產業化、規范化方向發展,帶領周邊群眾共同致富,2008年,他發起成立了紅草灣木耳種植專業合作社,并多次帶領社員到大連、北京、浙江等地考察市場及設備,對大棚用材、菌種生產原材、生產種原材進行全方位細致的對比,盡可能做到細致無誤,為農戶提供全方位的服務,降低社員的生產成本。“社員們現在只要安心生產就可以了,沒必要四處奔波,跑市場、找品種、學技術什么的,有事情只要聯合我們合作社,技術員和銷售員就完全把農戶的這些后顧之憂全部解決掉了。”齊新征說,合作社定期邀請國內外木耳專家進行技術培訓,為社員提供菌種、技術、銷售一條龍服務,提高了食用菌種植戶的抗風險能力。目前,合作社已完成投資900余萬元,員工發展到160多人,建設廠房3000平方米,建起新型塑料大棚300余個,帶動周邊1000多農戶從事木耳種植,年銷售收入達5500萬元,為當地農民發家致富開辟了一條新路子。
在他的帶領下,村民們“發”了
6月12日,記者在魚臺縣億佳農產品有限公司看到,來往拉運干鮮木耳的車輛來回穿梭,公司的倉庫里整齊地擺放著剛從種植戶家中收購的干木耳,三三兩兩的種植戶聚集一起,談論著當前的市場行情……
魚臺縣是魯西南最大的食用菌生產基地,種植面積6000畝。目前正是木耳收獲的季節,正在忙碌著采摘木耳的清河鎮趙店村村民張勇告訴記者,他種植木耳有5個年頭了,原來賣菜都是自己找市場、跑銷路。“自從3年前加入合作社,菌種和銷路都不愁,人家帶著現錢收購貨物,每畝木耳大棚純收入4萬多元,省了俺很多事不說,面臨的市場風險也減少了許多,這一切都得益于齊新征。”
面對榮譽,齊新征總是一笑置之。“我的事業才剛剛起步,下一步我將繼續帶領家鄉的農民兄弟們,以食用菌種植為依托,以實現共同致富為目標,不斷把食用菌產業做大做強。”
*版權所有
① 本網所有自采資訊信息(含圖片)獨家授權中國食用菌商務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經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例:"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②本網部分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并注明轉載出處,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