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農業保險政策關鍵問題比較分析
發布時間:2016-11-29
來源:農業經濟問題
我國自2007年開始實施中央財政農業保險保費補貼政策以來,迅速成長為僅次于美國的亞洲第一、全球第二大農業保險市場。而美國的農業保險則是經歷了76年的發展才形成了如今的業務規模和制度框架。比較分析中美兩國農業保險政策中的關鍵問題,對于健全完善我國的農業保險制度具有重要借鑒意義。
1、農業保險的產業基礎和農業經營主體比較
中美都是農業大國,美國更是農業強國。雖然具體表現形式不同,但農業在兩國國民經濟中的地位都十分重要。2012年中國農業增加值52377億元,占GDP的比重為10.1%; 就業人員2.58億人, 占社會就業人員的33.6%。與之相比,美國農業在GDP中的比重已經不到2%,農業人口僅占社會從業人員的1.6%,但與農業相關的就業人員占到了總就業的1/12。相對而言,中國農業在國民經濟中所占的比重更大,依然承擔著較為繁重的直接就業功能,美國農業對國民經濟和就業的直接貢獻較小但間接貢獻很明顯。從產品貢獻來講,美國是世界最大的農產品出口國,而中國由于龐大的人口數量和不斷升級的消費結構使農產品需求持續剛性上漲,盡管2004年以來中國糧食生產實現“十連增”,但包括大豆在內的糧食自給率已經由2003年的100%下降至2011年的91%。從產業地位和產品貢獻看,農業對于中美兩國都具有戰略意義,而從農業占GDP的比重以及農業就業人口的規模看,美國顯著低于中國 ,這意味著美國更有條件向農業提供包括保險在內的高水平的支持保護。
2、產業地位和產品貢獻
從產業地位和產品貢獻看,農業對于中美兩國都具有戰略意義, 而從農業占GDP的比重以及農業就業人口的規模看,美國顯著低于中國,這意味著美國更有條件向農業提供包括保險在內的高水平的支持保護。農業的產業基礎對于保險政策的制定實施有重要影響 ,但與之相比,影響更加直接而顯著的是農業經營主體情況。美國農業資源稟賦豐裕但農業經營者數量很少,單個農場的經營規模非常大。美國有4億英畝耕地( 約合 24.4億畝) ,是世界上耕地面積最大的國家。按照目前220萬個農場計算,每個農場平均經營耕地面積為183英畝(約合1108畝) 。我國農戶數量超過 2.66億戶,戶均經營耕地面積不到7畝,僅約相當于美國的1/160。雖然近年來種植大戶、家庭農場有所發展, 但總體上看還是以農戶小規模經營為主,而且即便是所謂的種植大戶和家庭農場,若是按照美國標準來衡量也屬于小規模經營。經營規模小導致保險公司向農戶直接提供保險服務的高交易成本。美國農業保險從保險產品銷售到勘察理賠全過程均由保險公司在商業可持續的前提下自行完成,而我國經營農業的保險公司難以承擔如此高的交易成本。
3、農業保險政策的具體實施與服務
從農業保險政策的具體實施與服務看,美國從產品銷售到勘察理賠全過程完全由保險公司自行完成,公共農業推廣服務體系和其他組織主要是在幫助農戶選擇保險產品和投保理賠等方面提供信息咨詢等服務。與美國不同的是,基層政府及相關部門是我國農業保險服務的重要提供主體,不僅要承擔部分農業保險保費資金投入,而且還直接參與到提供農業保險服務的具體過程。實踐中很多地方采取了建立農業保險聯席會議制度的辦法,構建以農業、財政、保監部門為主、各有關部門參與的農業保險協調機制,包括基層農業推廣部門、農經部門以及鄉鎮政府和村黨群組織等都參與了農業保險政策落實工作,基層政府實際上承擔了大量落實農業保險政策的成本。
4、風險保障水平
從提供的風險保障水平看,美國提供了一個極富彈性的農業保險政策框架。該框架的基礎保障部分是巨災保險,保障水平為產量的 50% 和事先確定價格的 55% ,保費完全由聯邦政府支付,生產者僅需繳納一定的管理費用。該保險品種具有一定的強制性,農場只有加入該計劃才能獲得其他農業政策支持。在巨災保險之外,則設計了各種風險保障水平的產品供農場自行選擇。農場需要的風險保障程度越高 ,自行承擔的保費比例就越高 ,從實踐來看農場主日益傾向于購買保障水平高的保險產品。我國確定農業保險保障水平的原則是“廣 覆 蓋 、低 保 障 ”,確定保障水平的基本依據是農作物生產的直接物化成本,主要包括了種子、化肥、農藥、灌溉、機耕和地膜成本六項。在實踐中,由于生產成本不斷上升等原因,農業保險所提供的風險保障水平通常明顯低于直接物化成本。據財政部估計,農業保險保障水平與直接物化成本的差距, 全國平均水平在 35% 左右。而且我國的農業保險產品體系缺乏彈性,提供的風險保障水平僅此一種,沒有適應多層次農戶需求的保險產品可供選擇。
目前,我國農業保險政策正由初步建立向健全完善階段發展 ,在充分認識中美發展階段、國情農情區別的基礎上,應充分借鑒美國幾十年實踐積累的農業保險制度建設與產品開發方面的經驗,推動健全我國的政策性農業保險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