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記者 談夢嬌)寬敞的塑料大棚、舒適的棚內溫度、忙碌的工人、整齊的菌棒……走進晉中市盛華農業專業合作社,井然有序的運作模式盡收眼底,令人耳目一新。合作社理事長郭宏愛正在養菌棚內指導工人翻堆菌棒。“菌棒翻堆,手要抓兩頭,輕拿輕放,以免影響走菌。”看得出,她對菌棒翻堆的每道工序要求都非常嚴格。
48歲的郭宏愛是山西省晉中市榆次區烏金山鎮北胡村一名普通的農家婦女,為了讓家人過上富裕的生活,她與丈夫先后開辦過石料廠、運輸隊。隨著現在人們越來越重視養生,食用菌因其良好的保健作用越來越受到群眾歡迎。2013年,郭宏愛靠著獨特嗅覺和做事不服輸的韌勁,果斷決定發展反季節香菇種植產業。說干就干,租地、籌資、建房、搭棚、運料……在發展反季節香菇產業的過程中,郭宏愛不僅探索和積累了豐富的經驗,還帶領周邊村民跟著她走上了致富之路。
荒溝上建起香菇棚
位于烏金山鎮北胡村的晉中市盛華農業專業合作社,區位優勢得天獨厚,交通十分便利,是一家集食用菌種植、貯藏、加工、包裝、運輸、營銷、林木種植以及休閑娛樂、農業觀光于一體的循環生態農業專業合作社。然而,如今占地116畝,擁有80座拱棚、18座陰陽棚的合作社基地,在2013年之前有近40畝地都是深達40米的荒溝。
2013年,郭宏愛投資近300萬元,用了一年多的時間,將位于北胡村村南的荒溝填平。又用了2年多的時間到山東、河南、河北等香菇種植基地考察學習反季節香菇的種植技術。通過學習,郭宏愛發現,反季節香菇從前一年的9至11月開始制棒,這個時間段氣溫低、氣候干燥、污染少、產量高,出菇時間剛好在第二年的5至9月份,填補了夏季優質香菇的市場空白。
掌握了成熟的種植經驗后,郭宏愛于2015年11月在填平的荒溝上成立了晉中市盛華農業專業合作社,使荒地合理地被利用起來。
為了更好地節約土地資源,郭宏愛采用規模化立體式栽培技術,在原有的土地上增加種植面積,每架七層,使一畝地頂三畝土地使用,增加出香菇的產量,提高了土地利用價值和經濟收益。
剛開始的一兩年,由于背負著大量貸款,郭宏愛一家幾乎都是住在香菇棚里。他們夫婦倆很清楚,技術是否過關才是項目能否成功的關鍵。為此她在資金十分緊張的情況下,仍然從外地高薪聘請了技術員。
新科技帶來高效益
“如果驗包時沒有發現包爛了,就容易感染雜菌。在滅菌時,消毒不好把雜菌帶到接種箱里,就會壞包造成損失。”郭宏愛說。香菇種植看似簡單,實則程序繁雜。從裝包到出菇,一個菌棒要過手二十多遍。
反季節立體栽培香菇從裝袋、滅菌、接種都與春菇的種植技術不同,由于反季節香菇接種時溫度偏高,因此感染雜菌的幾率也相對較高。菌棒在發菌階段正處于每年溫度最低的時候,大棚內既需要溫度,也需要通風,兩者之間必須找到一個合適的平衡點。郭宏愛說:“反季節香菇種植的關鍵就在于控制溫濕度,溫度過低,香菇長不出來,一旦超過30℃,又容易造成爛包,血本無歸。”
為了降溫,郭宏愛嘗試了各種各樣的辦法。最終經過多方考察學習,她采用了黑白網格尼龍膜作為出菇棚覆蓋材料。這種材料既能保證菇棚溫度控制在30℃以內,又能將太陽直射光變成散射光,從而促進香菇成長。她還將發菌車間采用陰陽棚設計,保證了冬季發菌,使2月份棚內溫度穩定在18℃—20℃,菌棒溫度在20℃—25℃之間,確保了菌棒質量。
一般情況下,一個菌棒可出4-5批菇。然而賣菇時,郭宏愛發現香菇市場價格不穩定,高時與低時的價格相差一倍多。觀測到市場風向的她,利用刺孔、調溫等方式,趕在市場行情好的一個星期前出菇。一旦有批發商打電話來要貨時,她的香菇早就準備好了,而且不僅個頭均勻,顏色也非常好看,成為了市場上的搶手貨。
靠著勤勞、肯鉆研的勁頭,秉承“以誠為本,以信立業”的經營理念,郭宏愛反季香菇的知名度不斷擴大,每到收獲季節,來自全國各地的大批客商都會涌入這里收購香菇。“這里的香菇質量好,老板又很有誠信,每年我都會提前打電話預定香菇。”一位太原客商爽快地說。 “現在,我這里的香菇可以說是供不應求。”郭宏愛說,借助先進的種植技術和務實的管理手段,反季節香菇越來越受到更多人的青睞。
面對這一良好的發展態勢,郭宏愛又投資50萬元建起了香菇保鮮庫,確保炎炎夏日讓大眾吃到品種最好的香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