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父輩種植條木香菇的影響,南平邵武市沿山鎮里居村村民黃建龍從90年代開始種植香菇、木耳等食用菌。2006年,他的哥哥成為沿山鎮第一批種植竹蓀的4家農戶之一。“第一年,烘干的竹蓀一斤100多塊錢,第二年,很多人聽說竹蓀好賣,跟風種植,結果烘干的竹蓀價格跌到30元一斤,價格浮動非常大。”跟著哥哥學種竹蓀的黃建龍一邊學習種植技術,一邊觀察著竹蓀市場行情。
學會種植技術的黃建龍并沒有馬上開始種竹蓀,而是在2009年初,收購價格低迷期,種植了3畝竹蓀。收購時,黃建龍的竹蓀收入每畝過萬元。“寧德市古田縣有個大型的食用菌市場,那里頭一年的竹蓀收購行情是我們種植戶的風向標。”黃建龍不僅低頭種竹蓀,也抬頭關注竹蓀收購動向,踩著市場“節奏”,連續種了四年竹蓀,之后遇上兩年竹蓀價格低迷期,他轉種香菇和木耳。2011年,他把竹蓀種植面積擴大到5畝,還購買了一臺8000元的培土機,開始自己培菌,保證竹蓀質量。“2015年和2016年,竹蓀價格平均60元一斤,而且還不穩定,我又轉去種香菇和木耳,今年再開始種竹蓀。”
如今,黃建龍的一畝地產140斤左右的干竹蓀,除去一斤40元的成本,預計今年竹蓀為他帶來創收5萬余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