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已發現的蟲草種類多達1500余種,其中包括人們所熟知的冬蟲夏草、蟬花蟲草、蛹蟲草等。盡管目前蟲草產品種類日漸豐富,但產業發展仍存在諸多痛點。日前于遼寧沈陽召開的2017世界蟲草論壇上,中科院院士、俄羅斯科學院外籍院士李玉等專家,針對蟲草菌種退化、蟲草類真菌的資源科研究安全性評價和功能性等這些蟲草產業發展痛點,在論壇和接受記者采訪時,提出了精彩觀點。
菌種培育和保藏極為重要
李玉院士團隊很早就注重蟲草菌種庫建設,開展蟲草研究菌種分類、鑒定和培育工作。專家認為,之所以開展蟲草的菌種培育工作,一方面由于采挖野生蟲草容易造成資源枯竭、生態破壞;另一方面,野生蟲草含有多種重金屬,對人體健康非常不利。因此,開展蟲草的菌種培育和保藏工作對于實現蟲草人工繁育和規模化生產都具有重要意義。李玉院士在蟲草菌種庫建設方面提出了指導性意見,由他主導的菌種“一區一館五庫”建設方案主張在真菌原產地建立自然保育區,并在區外設立標本館或展示館,同時建立菌種庫、菌體庫、遺傳物質庫、有效成分庫、綜合信息庫,從而切實保障蟲草真菌的生長環境,保障蟲草菌種的質量,確保蟲草研發的高效和人工培育的可持續發展。
高度重視蟲草的安全性和功能性
世界蟲草論壇已經發展成為蟲草行業富有專業性、科學性的學術探討平臺。李玉院士認為,通過世界蟲草論壇,過去默默無聞的蟲草行業如同平地驚雷,正在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并因其獨特的價值被推向醫學界和藥學界的前沿。李玉院士鼓勵與會專家和代表發揚以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精神,推動蟲草研究真正以全新科學的態度展現在世人面前,深度探知蟲草科學與人體微生物的關系,進而開發出有科技含量的蟲草類藥品、保健食品,開拓一個全新的蟲草時代。
期待政策“東風”早日吹來
距離冬蟲夏草被取消了保健食品“特許”試點已一年有余,但冬蟲夏草的人工培育目前仍未突破,且冬蟲夏草的無性型定名為中國被毛孢,有性型為蝙蝠蛾被毛孢,但目前市場上的產品命名混亂,仍統稱為冬蟲夏草。市場上甚至經常出現以假亂真的現象,一定程度上擾亂了蟲草行業的現行秩序,打擊了消費者對于蟲草產品的信心。專家認為,“要想這個產業得到發展,一定要深入研發。”強調說。
李玉、李增智、郭順星、楊冠興等專家認為,蟲草作為我國寶貴的生物資源,其研究和產業化,需要政府、研究機構、科研院校和企業來共同推動。蟬花蟲草作為蟲草家族的新品種脫穎而出,成為人們追求健康養生的新選擇。在基礎研究、安全性評價、規模化培育等方面均已完善的情況下,迫切需要政策的支持和行業發展規劃,從而為蟲草產業和大健康產業貢獻力量。(中國食品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