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記者 陳小俊)肥西縣豐樂鎮的丁倫保被喻為“蘑菇大王”,他是一個食用菌栽培的開拓者,一個農民致富領路人,并且一直行走在救殘扶貧的路上。35年來,他深深扎根在農村一線,足跡遍布祖國大地,從江淮大地到天山之南,從長江之濱到雪域高原,踐行科技,脫貧致富。
“蘑菇大王”丁倫保與工人們一起裝輔料
下海經商與“農”結緣受益百姓遍布全國各地
很久以前,丁倫保是肥西縣科技局的一名公務員,生性斗志頑強,不甘現狀。他辭去職務下海經商,并從此與農民結下不解之緣。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丁倫保從事食用菌栽培30多年來,擁有了50多項發明、20多項科研成果,他將自己多年來積累的技術心得傳授貧困農戶。讓農戶開啟“自我造血”模式,致富脫貧。
經過潛心研究,丁倫保選擇“基地+農戶”的模式,狠抓食用菌基地建設,在全省尤其是貧困地區相繼建立起多個食用菌生產基地,先后有5600人次到公司參加培訓。通過帶動和扶持,已有3000多戶年種菇增收5000元以上。為了感謝丁倫保,當地貧困戶將繡有“領頭雁鋪致富,無私奉獻為人民”的錦旗送到他的手上。
花崗鎮七十埠村的王道才已年過7旬,在丁倫保的蘑菇產業扶貧基地工作兩年多。種植蘑菇讓他鼓起了腰包,他說:“丁老板人好,很多技術上的事他隨問隨答,還給我們免費培訓。雖然我大字不識幾個,但是靠種蘑菇去年家里多收入了好幾萬元。”
丁倫保的蘑菇技術不僅讓肥西百姓受益,還輻射到其它省份。有上門請教的,有電話咨詢的,也有丁倫保親自上陣指導的。為了方便外地人學習食用菌生產技術,開展了函授及網絡培訓課程,目前有四川、貴州、湖南、河北、山東、云南等省360多農戶參加函授培訓,為擺脫貧困增設了有力屏障。
丁倫保正在給工作人員開會傳授種植蘑菇經驗和方法
飛來橫禍與“殘”結緣圓特殊群體創業就業之夢
創業不容易,殘疾人創業更不容易,在事業蒸蒸日上之際丁倫保卻遭遇橫禍。
2010年8月,丁倫保像往常一樣出門給菇農培訓食用菌栽培技術,返程途中不幸發生了慘烈車禍,致左臂神經壞死重度殘疾,意味著左臂永遠只為一個擺設,再無用武之地。
車禍之后,丁倫保收拾心情重新出發,憑著對事業的熱愛,他戰勝病痛將全部精力投入到蘑菇種植技術的研發中。帶著殘缺的臂膀與一群特殊勞動者書寫著關于蘑菇致富的故事。
家住肥西縣花崗鎮大眾村的李本銀,患有肢體殘疾并且弱視,妻子患有精神殘疾,家里長期貧困。2015年他參加了由合肥市殘聯組織的食用菌培訓班后,被丁倫保建檔立卡,列入重點幫扶的特困戶。種植第一季丁倫保免費贈送給他400個菌袋,蘑菇成熟后,帶到集市上銷售,第二季將菌袋增加到2000個,兩季種植創收4600多元。這一年,對于長期待業的李本銀來說是個幸運之年,掙了人生中的第一桶金。
為了更好的幫助殘疾人就業,丁倫保制定了三年計劃和實施方案,計劃在三年內培訓1500名殘疾人,解決300名殘疾人就業,讓每個殘疾人年收入達到1—1.5萬元。
目前,丁倫保已在肥西縣花崗鎮七十埠村確立了100畝食用菌生產基地,建了60個大棚。購置了栽培食用菌的裝袋機、滅菌鍋、拌料機和冷庫等設備。凡是在基地發展食用菌生產的殘疾人,丁倫保免費提供大棚、免費提供技術指導、免費提供生產設備、免費提供市場信息、免費提供菌種,包銷全部產品。截止到目前,倪有伍、趙緒平等20名殘疾人在該基地發展食用菌,每戶新增年收入2萬元,圓了殘疾人創業就業之夢。
丁倫保正在給工作人員講解種植蘑菇技術
奔赴田間地頭挖掘技術遠赴國門之外開拓市場
現在的丁倫保專門成立為殘疾人提供技術、菌種、原料、銷售一條龍服務團隊,和殘疾人簽訂幫扶脫貧協議。一天365天有300天奔赴在鄉村田頭為農民及殘疾人家指導食用菌栽培技術,解決生產上疑難問題350項,走村串戶,助殘扶殘。他每年都深入到殘疾人家指導技術50多次。他把殘疾人需要解決的問題記下來,再一一解決。
2013—2017年期間,丁倫保在合肥市殘聯就業培訓中心的支持下培訓殘疾人1650人,成功對口幫扶55戶建檔立卡的特困戶和226戶殘疾人家庭,每戶貧困家庭年均收入6000—10000元,收入最高的家庭達到3.5萬元,其中有50余位殘疾人起到了示范帶頭人作用。
“從事這行已經30個年頭了,遠遠近近培訓了3萬多人,可是我還是不滿意,我希望我們的食用菌能走出國門。在政府的支持下,再過幾天我有機會前往俄羅斯推廣我們的蘑菇,如果一切順利,我們將會與俄方公司建立合作基地。”丁倫保欣慰的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