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中國好人”,他是“2016年以來全國科技助力精準扶貧工作先進個人”、“全國科普惠農興村帶頭人”、“2017年全國殘疾人事業新聞人物”、“安徽省自強模范”,“合肥市優秀共產黨員”,他還是2021年第七屆安徽省道德模范,他就是安徽省肥西縣被稱為“蘑菇達人”的丁倫保。
40年,他扎根農村一線,從江淮大地到天山之南,從長江之濱到雪域高原,足跡遍布祖國大地。作為一個食用菌栽培的開拓者,他在帶領農民致富之路上,一直奔忙著。如今,隨著鄉村振興的藍圖全面打開,丁倫保表示,希望在田間地頭能發揮更多作用。
與蘑菇結緣,不畏艱辛開啟創業之路
1981年,一次偶然的機會,丁倫保接觸到蘑菇,生性果敢的他,決然辭去“鐵飯碗”,端起了“泥飯碗”,從此與蘑菇、與農民結緣。
最初,他憑著所學技術,在自家用稻草作基底種植蘑菇。經過1個多月摸索,蘑菇長出來了,他的信心也增加了。接下來,為了種植出品質更優的蘑菇,他開始跑遍全國去學習。
丁倫保依然記得在上海農科院學習的日子里,白天一邊打工一邊學習技術,晚上就睡在馬路邊。日子雖苦,但當他帶著一身技術回鄉時,他就覺得一切都值了。后來,他擴大種植面積,增加種植種類,并創辦了安徽天都靈芝制品公司,開始了他的創業之路。經過一次次調整種植方式、改善蘑菇品質,他的蘑菇終于打開市場,為他掙來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緊接著,他又開展了“長稻草秸稈立體栽培”“露天大田栽培幸福菇”等多項技術研究,先后獲得了安徽省 “科技成果獎”、合肥市 “技術創新優秀獎”等獎項。這讓他的食用菌種植技術又走上了一個新臺階,他也成了人們眼中響當當的“蘑菇專家”。
與殘疾人結親,一心向善書寫大愛
蘑菇有了銷量,日子有了彩頭,丁倫保又有了更高的目標。
“我要帶動鄉親們一起富起來。”2010年的一天,在給農民培訓食用菌栽培技術的返程中,丁倫保不幸遭遇車禍,落下終身殘疾。丁倫保說,從那時起,他對殘疾人的境遇,多了一份深刻體驗。
在花崗鎮工業集聚區百幫創業區的一個包裝車間里,20多位做“醬蘑菇”罐頭包裝的,都是殘疾人,在通往辦公樓的每層樓梯里,都多一道扶手。
多年以來,他堅持扶貧先扶“志”,再扶“智”,堅持為殘疾人創業就業培訓技能,免費提供食宿,報銷往返車費,盡量為殘疾人減免負擔。扶貧助殘的丁倫保還屢屢奉獻愛心、做公益、參加各種自愿者活動,給農民科普科學知識,參與文明創建,到企業慰問員工。
與國策同步,爭做鄉村振興的先鋒達人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席卷而來,給食用菌種植戶帶來了銷售難題,丁倫保心急如焚。他一方面尋找銷售途徑,另一方面引進先進技術,對食用菌進行保鮮、干制、鹽漬等深加工,成功研發出醬蘑菇,大大提高了產品附加值,為產品及時銷售增添了新的保險系數。
疫情得到控制后,丁倫保便馬不停蹄地前往云南、山西、山東、海南等地,指導貧困戶進行食用菌栽培,“我跑的勤一點,窮人們脫貧希望就多一點。”說這句話時,樸實的他臉上掛著溫暖的笑容。
2014年至2020年,丁倫保以食用菌為媒介,帶動鄉村振興產業發展,腳步遍布全國8個省36個縣區,舉辦食用菌栽培技術培訓班218期,先后給11900位農民、貧困戶、殘疾人送去農業科技知識,給殘疾人送菌種、菌袋,總計15萬元,幫助他們創業增收。為162名貧困人口實現脫貧,安置20名殘疾人和8個貧困戶就業。撰寫了20多篇食用菌栽培技術教材,相繼成立蘑菇種植培訓學校、食用菌栽培技術協會、蘑菇種植合作社,為種植蘑菇的貧困戶提供菌種、技術培訓與指導、銷售等全鏈接服務,對口幫扶281個建檔立卡貧困戶,成功幫助668名貧困人口增收脫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