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山半水半分田,地處太行深山區的河北省阜平縣是國家級貧困縣。
近年來,阜平縣積極探索,開發新模式,應用新技術,促進食用菌產業扶貧“散熱”。
2015年,阜平確立以發展食用菌產業作為扶貧工作的支柱產業之一,創新政府+金融+科研+企業+園區+農戶形成產業聯盟的“六位一體”,棚室、品種、菌棒、技術、品牌、銷售六統一,農戶分戶經營“六統一分”的現代化食用菌產業經營管理模式。“政府出規劃設計、統籌全局,金融機構出貸款,科研院所引進技術,農戶在園區集中生產,龍頭企業負責生產菌棒、產品收購,阜平食用菌產業緊密聯合產業發展要素形成產業聯盟。”阜平縣農業局局長張強說。
日前,在新建成投產的阜平鎮色領口香菇產業園區里,一棟棟香菇種植溫室和大棚整齊排列,81號大棚的租賃人周國海正在挑選香菇。今年年初,在外打工的周國海回到家鄉,在園區內以每平方米15元的租賃價格租賃了一棟700平方米的大棚,并且貸款10萬元第一次嘗試種植香菇。大棚里,3萬個菌棒分成8層擺放在架子上,以1萬個菌棒為一批次按照不同出菇時間進行種植。周國海給記者算了一筆賬:租賃費1萬元,購買菌棒7萬多元,加上兩三萬元的人工費,投入成本在11萬元左右。現在香菇是第五潮出菇,已經賣了近14萬元,純利潤在2萬元以上。按照兩年種植三茬香菇來算,年利潤能達到5萬元。
阜平縣食用菌辦公室副主任劉光東介紹,阜平提出一個家庭兩個勞動力種三萬菌棒,按照一個菌棒出2斤香菇,每斤香菇6元的價格,能夠達到人均2萬元以上收入的目標。政府統一規劃、設計,國有企業阜裕公司統一建造溫室和大棚,除了對農戶的租賃費進行補貼,農戶購買菌棒每個補貼0.5元,并協調金融機構為農戶貸款,3年期基準利率的貸款貼息50%,切實為農戶帶來生產所需資金的實惠。
技術支撐是產業發展的“生長劑”。在周國海的香菇棚室,層層架子中間有一排排燈管。劉光東告訴記者,這是阜平引進的LED光能技術。“香菇是立體種植,密度比較大,受氣候影響的光照不足、不均勻,棚內溫度低等因素成為制約香菇增產增質的瓶頸。進而,香菇質量不同,收購價格相差極大,一級菇每斤6元,而普通菇每斤3元甚至更低,價格相差數倍。”太行山食用菌研究院院長侯桂森說。2016年9月,在阜平縣農業局的支持下,一盛物理農業與阜平山旮旯農業開發有限公司合作,將LED光能技術與風肥調溫技術從實驗室引到食用菌大棚落地并應用,開創物理農業應用食用菌產業先河。一盛物理農業負責人常玉堂介紹,LED光能技術是采用三色光的冷光源,通過研究和試驗結果顯示,藍光對食用菌生長有促進作用。按照試驗數據8∶1∶1的比例配置藍光、紅光、白光三色光源,解決因光線的照度和不同光的強度對香菇形狀產生的影響,進而提升香菇品質和產量。
“香菇的品質分級非常細,級別的差異主要是看菌帽的白光面。每一級價格的差異也很大,一級香菇每斤6元以上,普通香菇每斤三四元,所以農戶能有多大收益就看優質菇率是多少。”劉光東說。周國海采用了LED光能技術,香菇賣了十三四萬元,同一個園區的齊文使用了新技術,效益也不差。“我種香菇第一潮出菇時沒用LED光能技術,賣了2.8萬元,用了LED光能技術的第二潮香菇賣了4.8萬元。產量提高是一方面,最明顯的就是香菇品質,菇柄粗、菇帽厚,白光面好,優質菇率高不少。”齊文說。目前,LED光能技術和調溫技術落地示范面積近4萬平方米,第三代香菇大棚和200畝蔬菜大棚也將采用此項新的技術。
園區在政府與農戶之間承擔著“橋梁”作用。阜平縣現代食用菌產業核心園區由省級扶貧龍頭企業嘉鑫種植有限公司承建,是省市縣三級聯創共建的現代食用菌產業精準扶貧示范園區。園區負責人齊建利介紹,園區探索推廣合作經營、自主經營和入股分紅三種經營模式:企業建棚,貧困戶租賃,雙方共同負擔菌棒費用,貧困戶付出勞工每棚獲得2.2萬元固定收益,高出部分公司和農戶五五分成;統一建棚,農戶成本價購買,在企業帶動下自主經營,金融給予扶持,農戶貸款額可達15萬元;對于勞動力較弱或超過貸款年齡的建檔立卡貧困戶,采用從銀行貸款或委托貸款的方式從銀行貸款10萬元入股公司,本息由公司償還,每年每戶分紅5000元。
“2015年嘉鑫公司承建園區之時,400多人工人中有100多人都屬于貧困人口,而現在貧困人口只有十幾人。園區建造溫室或大棚的標準是實用面積400平方米,租賃的農戶年純收入四五萬元沒問題。同時,園區需要大量的臨時工人或產業工人,臨時工人一天工資130元,產業工人年收入也在4萬元,貧困戶脫貧、農戶增加收益的效果非常明顯。”阜平縣食用菌辦公室副主任劉光東說。
目前,按照阜平食用菌產業“一核、四帶、百園覆蓋”的產業布局,阜平縣現有7家食用菌扶貧企業,百畝以上園區54個,食用菌產量可達3.2萬噸,食用菌種植覆蓋到13個鄉鎮的96個行政村,輻射帶動農戶8600余戶,其中貧困戶3200戶,戶均增收2萬元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