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冷空氣的影響,氣溫降了好幾度,走進陜西省延安市延長縣交口鎮劉家河便民服務中心,好消息一個接一個傳來,卻讓記者在寒冷的天氣中感覺不到冷。
“我有兩個20多米的棚,去年種蘑菇賣了1萬多元。”滑里河村民郭軍平說。
“我2016年種蘑菇賣了2萬元,今年預計收入要達到4萬元,這比以前種地強多了……。”西蘇家河村民老孫高興地說。
近年來,延長縣越來越多的貧困戶在衛東食用菌開發有限責任公司引領下,均實現了增收致富。
專心菌菇種植二十年
延長縣劉付家塬村民李衛東,于1995年畢業延安體校后,曾先后當過保安,養兔……去過深圳,不甘平凡的李衛東一直謀劃著創業。機會不負有心人,1998年的一天,他到姑姑李延花家吃了姑姑親自種植的蘑菇,感到口味不錯,然后他便向姑姑了解了種植蘑菇技術、投資等事項,于是,他萌生了種植蘑菇的念頭。
“通過查資料和姑姑的幫助,我用家里的兩孔窯洞,裝了1000多個菌棒,當年就收益1000多元,雖然不很多,但掙了錢有了信心,在親朋好友的幫助下慢慢地開始擴大規模。”1998年,在姑姑的幫助下,李衛東成功賺到了創業后的第一桶金。
隨后的十幾年里,李衛東不僅從書上學習種植菌菇經驗,還跑遍延安、西安、銅川、渭南等生產菌菇的大廠子,學習先進的菌菇種植專業技術和管理經驗。
李衛東用學到的知識和管理經驗使他種蘑菇收益直線上升。從1998年靠著兩個窯洞,收益1000多元;2002年,用一個20多米的棚,一年掙了近3萬元;到2008年,擴建到7個棚后,每年有固定收入15到20萬元;2015年,李衛東用妻子和自己名字中共同的“衛”字命名,創辦了“衛衛蘑菇種植家庭農場”。
三年來,280戶貧困戶在他的帶動下實現增收致富
走進李衛東的菌菇種植棚里,5萬多個依次疊放整齊的冬菇菌棒進入記者的視線,場面非常壯觀。“現如今,就近的滑里河、西蘇家河等適宜發展菌菇的川道村在冊貧困戶為發展對象。去年凡是種植菌菇的貧困戶差不多能掙到2萬元。”李衛東說。
鑒于食用菌營養價值高,投資小、見效快,占地少等特點,而且延長縣縣城市場需求量大。延長縣扶貧局就把李衛東的公司引進到延長縣交口鎮重點貧困村劉家河便民服務中心,幫助該村村民脫貧致富。
2015年10月,剛建成的兩個100×8.5米的標準化大棚就吸引了劉家河川道180戶貧困戶參與,每個貧困戶發了600個菌菇棒,戶均收入三四千元。2016年,為每戶發1000到2000多個,戶均純收入近萬元;依托菌菇種植的收益,安溝村32戶貧困戶也加入了菌菇種植,就當年戶均收入三四千元。從2015年至2017年11月來,衛東食用菌開發有限責任公司共帶動貧困戶280戶,累計創造產業價值近300萬元。
據延長縣劉家河便民服務中心支部書記李偉軍介紹,貧困戶與基地在發菌棒時簽訂協議,由基地負責免費向貧困戶提供菌棒、全程技術指導、保護價收購;貧困戶只要掌握種植技術和提供場所即可;政府的作用是協調資金,解決企業資金短缺問題,同時監督企業建立產品銷售平臺,保證農戶的產品能有銷售渠道,確保脫貧致富。
李衛東還打算購進一批加工設備,把農民賣不了的菌菇回收,加工后外銷;通過考察,引進先進設備,把菌棒產菇后廢棄的下腳料制成化肥賣出去。
“來到交口鎮發展,我就會盡我所能幫助貧困戶實現增收致富,只要大家賺錢了,才能體現我種植菌菇20年的價值所在。”李衛東滿懷信心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