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東省成武縣伯樂集鎮志宇食用菌種植園,工人們正忙碌著準備金針菇上市。食用菌種植大戶劉桂琳臉上洋溢著自信而幸福的笑容:“今年又是一個豐收年,價格與去年持平,大伙的愿望馬上要實現了。”
返鄉創業開啟了金針菇種植之路
1989年出生的劉桂琳是成武縣伯樂集鎮人,也是志宇食用菌種植專業合作社創始人。2014年以前,劉桂林在青島有一份繪圖的工作。為了能夠更好地照顧父母,劉桂林放棄了穩定的工作,回到了家鄉開始創業。
劉桂琳的父親常年患病,一家人生活十分貧困。就這樣,承載著父母的期望,劉桂琳開始了艱難的創業路。說起為什么選擇種植金針菇,劉桂琳笑著說完全是因為妹妹的一句玩笑話。“你那么喜歡吃,為什么不去種呢”。就是這句話,讓她突然間就像來靈感。
萬事開頭難,建設金針菇大棚需要啟動資金10多萬元,對于這個家庭來說就是個天文數字。最終,東拼西湊,勉強湊夠十萬塊錢,開始建設第一個金針菇大棚。
自2014年7月,劉桂琳建成了自己的第一個金針菇標準化大棚,實現了當年盈利8萬元。看到種植金針菇存在著巨大的市場,第二年,劉桂琳多方籌集資金,在伯樂集鎮王樓行政村,擴建了四個實驗棚,開啟了金針菇種植發展之路。
艱難起步汗水澆灌創業路
因為資金有限,劉桂琳決定不請工人,自己動手墊地基、建大棚。金針菇大棚選址在自家宅基地上,刨掉原來種植的樹木之后,留下一個個很大的樹坑,加上宅基地后面本來就存在一個大坑塘,這些都需要填平,工作量很大。劉桂琳就用鐵鍬一鏟一鏟地拉土填平,用幾百車土填平了一畝多的大棚地基。從早上到晚上,從月初到月末,一個多月的時間里,劉桂琳瘦了一大圈。
雖然受到周圍人的冷嘲熱諷,她憑著一股子不服輸的勁頭,又當起了泥瓦匠,一磚一瓦搭建起自己創業的第一個金針菇大棚?,F在,看著當初自己建設的大棚,劉桂琳有時候會忍不住地笑。
金針菇大棚建起來之后,劉桂琳就去金鄉學習了半年的金針菇種植技術。2014年秋天,劉桂琳開始摸索著自己種植金針菇。在她的努力下,第一茬金針菇長得不錯,劉桂琳還特意給村里每家每戶都送去金針菇,讓村民們一起嘗嘗鮮。
收獲成功不忘貧困村民
從2014年開始,發展到現在,劉桂琳已經建起了4個金針菇大棚??吹椒N植金針菇賺了錢,周邊的村民開始頻繁地到她大棚里參觀考察,學習種植金針菇。劉桂琳成立了成武縣志宇食用菌專業合作社,開始帶動周邊的貧困戶一起發家致富。
“干活的地方距離我家就幾分鐘的路程,一天能掙八十多塊錢,還能照顧孩子,只要有空我就過來。”42歲的劉洪靈放下手中的活說道。之前,因為家里的三個孩子,她無法外出打工,現在有了這個工作,基本的生活終于有了保障。
目前,以伯樂集鎮為中心實驗基地,輻射到汶上、九女等14家食用菌種植戶,其中貧困戶占到一半以上,食用菌標準化大棚發展到20個。為了更好地為社員提供服務,她與金鄉最大的黃色金針菇生產基地晨雨菌業合作,為社員統一提供菌種、原料采購、技術指導,產品收購加工,真正實現了產、供、銷一體化。
劉桂琳說,以后她還打算建一個金針菇半成品加工廠,帶動更多人依靠金針菇致富。負責、認真、敢拼、敢闖,有股不服輸的韌勁,這是她給人的第一印象,也正是憑著一股不服輸的韌勁,才會讓她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時代,闖出自己的一片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