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三河鎮外灘小麥收割完畢,沒有發生一起亂拋或焚燒秸稈事件,這主要歸功于該鎮為秸稈找到了好“婆家”。
三河鎮常年種植小麥、水稻面積10多萬畝,年產生秸稈總量約為7萬噸。為減輕秸稈“雙禁”壓力,該鎮變堵為疏,以秸稈“五化”(肥料化、基料化、能源化、飼料化、工業原料化)利用為核心,引進項目,逐步對秸稈進行回收再利用,其中,食用菌產業消耗了全鎮麥秸稈總量的30%。紫山食用菌產業也由此成為三河鎮的新興綠色產業。
江蘇紫山生物股份有限公司是依托該鎮豐富秸稈資源應運而生的首家集種植、科研、生產、貿易于一體的技術企業,在當地設有生產基地和產品研發機構,采用連續固體發酵專利工藝技術,生產秸稈肥、有機肥、復合肥、生物質顆粒等,年處理秸稈6萬噸。
夏收季節,筆者在三河外灘看到,紫山食用菌企業的20多臺大型摟草機、打捆機在田間來回穿梭,一捆捆六七百斤重的秸稈排列在田間,場面很是壯觀。據機手介紹,每臺打捆機每天可作業800—1000畝,每天可打捆3000多噸秸稈,效率非常高。收儲的秸稈經發酵處理后用于栽培雙孢菇,產生的基質再銷售給周邊的有機肥加工廠,生產出優質的有機肥,真正實現了循環利用、變廢為寶。
三河鎮永豐村種糧大戶蘇倫畢說:“過去收割糧食期間,處理秸稈很犯愁,政府不讓燒也不讓拋,不知道應該怎么處理。現在好了,在農業部門的指導下,在適量還田的基礎上,多余的秸稈,鎮里組織紫山食用菌企業到田間打捆、收購,立即運走。不但幫我們解決了難題,而且增加了收入。”
據了解,目前,紫山食用菌企業已為當地糧農收貯秸稈總量1萬噸,秸稈“五化”綜合利用率達到三成。三河鎮秸稈變肥料這一做法,不僅有效解決了農民秸稈的處理問題,還實現了秸稈循環利用和轉化升值,提高了秸稈的綜合利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