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的江西南城鄉村,春意盎然,陽光普照。曾經不起眼的秸稈,如今搖身一變,成為了南城縣里多個村民的致富之寶。
據悉,秸稈的使用可有效減少因焚燒帶來的大氣污染。這些秸稈含水量長期保持在80%以上,在微生物的分解下會逐漸腐爛,產生的有機質為磨菇生長提供大量養分。同時,為食用菌的生長創造濕潤、氧氣充足的良好環境,兩者優勢互補形成良性循環。
在南城縣天井源鄉的竹蓀種植基地可以看到竹蓀菇大棚林立,一個連著一個的“茅草”大棚,錯落有致地緊靠在山腳下。一位農戶正在大棚里除草、查看竹蓀菌種長勢情況。據介紹,他現在擁有竹蓀30余畝,也依靠種植竹蓀脫貧致富了。
據了解,秸稈種植竹蓀和赤松茸菇,秸稈便宜易得,成本低,田租也不貴,管理得好,年畝產經濟效益3000-5000元。該縣通過秸稈綜合利用項目,2019-2020年在全縣8個鄉鎮12個村組織10多個農業合業社,推廣2000畝田秸稈種植竹蓀菇和赤松茸菇,消耗14000多噸秸稈,帶動10000多農戶參與務工,40多戶貧困戶脫貧,直接經濟創收2000多萬元,在鄉村引起良好的反響。
不僅如此,將秸稈變廢為寶,回收利用,是近幾年新興的一個致富產業,不少村民都從這個曾經的農業廢棄物中找到了新的經濟增長點。竹蓀和赤松茸種植帶來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十分明顯。秸稈綜合利用減少焚燒帶來污染,秸稈發酵后的肥料還能改良土壤,能提高土地使用效率,解決土地裸露問題。農作物大面積采摘的時候,還可以為村里的閑置勞動力提供一定的經濟收入,一舉多得。
在南城縣,秸稈不僅能種蘑,同時也可以有效利用秸稈還田、秸稈覆蓋,推進秸稈飼料化,發展肉牛肉羊養殖,制作秸稈蛋托,為秸稈綜合利用提供了一條寶貴的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