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云南野生菌正值交易旺季,據了解,云南野生菌物種多樣,境內分布蘊藏有大型真菌124科599屬2753種,約占全國56.9%,居全國之冠,其中具有重要的生態、經濟、開發價值的有160多種。
據統計,自2005年云南木水花野生菌交易中心建成以來,經過多年的發展,目前市場已占據全省野生菌食用交易量的70%左右,2017年交易野生菌3.8萬噸,交易額達70.8億元。這樣的數據足以讓云南傲立全國野生菌市場。
對此,專家們針對目前野生菌的發展情況,極力呼吁開發與保護并舉,合理開采野生菌,同時加大研發力度,實現人工栽培。實際上,云南省的科學家們一直在不斷嘗試對多種珍稀野生菌進行人工栽培。目前,已經實現對松露的半人工栽培,羊肚菌一些腐生種類(如“六妹”“七妹”和“梯棱”等)和暗黑網柄牛肝菌的人工栽培。
云南省農科院生物技術與種質資源研究所在讀博士、副教授李樹紅表示,野生菌雖然是一類可持續再生的資源,但不科學采集和管護已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野生菌持續利用。云南野生菌保護與利用的平衡問題,以及制約產業發展的瓶頸問題亟待解決。李樹紅表示,首先要加大野生菌基本常識的科普宣傳,讓采菌的老百姓、收購商、消費者了解野生菌的生長規律,從而實現科學采收和消費。
李樹紅建議積極開展野生菌的資源收集和評價,對菌根型食用菌通過菌根培育方法,建立和擴大新產區;對腐生型食用菌通過馴化栽培方法,增加市場供給量,減少對野生資源的依賴和過度開發。
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高級工程師趙琪博士介紹,松茸和干巴菌就是常見的共生型珍稀野生菌,屬于菌根菌,它們不能像栽培傳統腐生菌,如木耳和香菇那樣進行人工栽培!
趙琪介紹,云南的科學家們通過“采取設置柵欄、封山育菌、調整覆蓋物厚度、林分郁閉度”以及在干巴菌生長季節建立管護棚進行看護等人工管護措施后,干巴菌的產量和效益明顯增長,“產量最高增加了1倍多。”
“現在市場上銷售的人工栽培的‘黑皮雞樅’都不是真正的雞樅。”云南農業大學食用菌研究所所長李榮春介紹,但世界著名四大食用菌之一的羊肚菌的一些腐生種類(如“六妹”“七妹”和“梯棱”等)已實現人工栽培。
目前,全國羊肚菌栽培面積約7萬畝,四川、云南是人工栽培羊肚菌的主要省份。云南省近3年來羊肚菌栽培發展迅速,2017至2018年度全省栽培面積超過1萬畝的規模,以怒江、迪慶、麗江、大理、楚雄為主要栽培地區。羊肚菌栽培已成為一些縣區脫貧攻堅的手段之一。
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員、云南省野生菌保護發展協會會長劉培貴介紹,云南的野生菌實際上是四季產出,春季以低溫性的羊肚菌、香菇、冬蟲夏草等為主;夏季以中溫型的為主,初夏至秋初時,常見的如松茸、牛肝菌、松乳菇、奶漿菌、大紅菌、雞油菌、虎掌菌等,盛夏如雞樅菌、多汁乳菇、靈芝等;冬季從農歷立冬日開始正是多種塊菌(松露)成熟采集季節,成熟期一直延續至第二年的3、4月份。野生菌是大自然恩賜云南珍貴的“禮物”,只有發展與保護并重,把野生菌資源保護和野生菌資源可持續利用放在同等重要位置,野生菌才能真正的香飄云嶺大地。“我們特別期待《云南省野生菌保護發展條例》進入的正式立法程序,盡快頒布實施;也特別渴望《云南省野生食用菌地方標準》的制定和頒布實施。” 劉培貴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