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山村位于舒城縣五顯鎮,萬佛湖上游,是建檔立卡貧困村,經濟基礎薄弱,環保壓力大,貧困人口多,脫貧任務重。中共六安市委宣傳部扶貧工作隊進駐以后,短短一年時間,梅山村的貧困發生率由11.1%降到1.8%,集體經濟收入由3萬元提高到18萬元,順利摘掉了貧困村的帽子。2018年是舒城縣的脫貧摘帽年,群眾滿意度達到90%以上是“縣摘帽”的硬性指標。如何提升群眾滿意度?只有靠產業,產業能夯實脫貧基礎,能讓未脫貧的人們看到希望。第一書記、扶貧工作隊長王力一直在思考梅山村的產業發展,他親自制定了《2018年梅山村脫貧攻堅暨產業發展工作實施方案》。按照規劃,梅山村的產業發展工作一步步鋪開,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桑枝木耳扶貧基地。
認真學,精心謀劃落地項目
梅山村到底適合發展什么產業一直是第一書記王力苦苦思考的問題。他在產業發展規劃中開宗明義地提出,“夯實基層基礎,堅持問題導向,采取超常措施,拿出過硬辦法,加大攻堅力度,狠抓工作落實”。這給梅山村的產業發展定下了“雷厲風行、一干到底”的調子。為拓寬發展思路、學習先進經驗、助力脫貧攻堅,駐村工作隊多次帶領合作社和能人大戶外出參觀學習。先后赴舒城縣千人橋鎮五里橋村學習生態農業基地建設,赴裕安區固鎮軍明白鵝養殖專業合作社學習白鵝養殖基地建設,赴裕安區羅集鄉楊公村學習中藥材基地建設,赴霍山縣學習葛根、石斛產業。王力還帶領工作隊和村兩委專門就產業發展問題進行了一次走訪,與村民群眾深入座談,通盤考慮梅山村的扶貧需求和資源稟賦,初步定下了發展菌菇產業的目標。
五顯鎮黨委政府非常支持梅山村發展大棚菌菇產業,并提供信息說,岳西縣的桑枝食用菌產業發展非常好。為取真經,五顯鎮政府負責同志帶領駐村工作隊、村兩委和大戶赴岳西縣考察學習。桑枝食用菌產業是中石化集團推動岳西精準扶貧工作和特色產業發展的重大舉措,是岳西縣脫貧攻堅的重點產業,在脫貧摘帽過程中發揮了巨大作用。在岳西思遠生態農業有限公司,通過現場觀摩、座談交流等形式,考察組一行詳細了解了桑枝木耳的建設規模、生產管理、效益發揮和扶貧帶動等情況,一致表示,桑枝食用菌產業措施得力、成效明顯、群眾受益大,一定會把好方法、好點子帶回去、做起來。
迅速做,全力推進基地建設
2018年3月27日上午,五顯鎮黨委政府主要領導和分管領導帶領扶貧辦、人社所負責同志來梅山村召開現場辦公會,正式決定在竹園組流轉土地12畝建設8000平方米的桑枝木耳扶貧基地。當天下午,駐村工作隊和村兩委到竹園組召開村民小組會議,村民紛紛表示,“扶貧大棚建到家門口,我們臉上也有面子,還能打工掙錢,百分百支持!”土地迅速丈量完畢,當天晚上就簽訂了流轉協議。次日,合肥“千農溫室”負責人來村現場對接大棚建設事宜。第三天,完成了項目造價。第四天,“千農溫室”和“思遠生態農業”的負責人來村洽談合同條款,當天晚上正式簽訂合作協議。從動議、選址、征地、清苗、簽訂協議到動工僅四天時間,創造了扶貧項目建設的“梅山速度”。
大棚建設牽掛了很多人的心。第一書記王力帶領村兩委的干部們一天幾跑,關注每一個細節,不放過一個問題,反復探討,不斷修正。中石化集團駐岳西的掛職副縣長黃長水多次來梅山村考察桑枝木耳大棚建設,仔細詢問排水、晾曬、施工進度等工作,并提出寶貴意見。
在建設的同時,王力也在思考誰來干的問題,桑枝木耳種植要吃苦、要細心、要技術,可不是一件容易事。朱金春和蔣昌明是退伍軍人,身上依然保留著軍人的質樸和干勁。退伍后,因為心里裝著一個創業夢,他們放棄了轉業安置,決定返鄉在農村的廣闊天地中大干一番。經過考察,工作隊和村兩委認為他們是真干事、能干事的人,又是優秀黨員,本著對木耳大棚認真負責的態度,選派他們到岳西基地駐點學習,熟練掌握了木耳種植的流程和技術。
扎實干,汗水澆灌豐碩成果
基地一期工程建設掛袋棚3個,面積1170平方米;晾曬棚2個,面積368平方米;灌溉系統1套,含水井2口,儲水罐1個,凈化噴灌設備若干;活動板房5間。設施建設完畢,生產條件成熟后,4月24日第一批2萬多個菌棒正式運抵梅山村,工作隊、村兩委帶領著梅山村的10多個群眾齊上陣,一個下午的時間所有菌棒全部入棚。一周內,另外兩批菌棒相繼運到,首批7萬多個菌棒全部到位。
朱金春說:“剛開始學習的時候感覺不是很難,但是真到自己干的時候卻不是那么簡單,刺孔、催芽、摘耳、翻曬等,每一步都需要精心管理,刺孔深度、澆水時間、生長情況都需要關注,比當兵的時候都累。”正常情況下,他們的一天是這樣度過的,天剛蒙蒙亮,他們就來到大棚,第一時間查看溫度高不高、水澆得透不透、長得好不好,然后視情況決定要不要通風補水,一天出入大棚幾十次,澆水十次左右,一直干到天黑透,兩個人還要輪流值夜班。木耳成熟的時候就更忙了,在大棚務工的困難群眾非常勤勞,早上五點就過來摘耳,木耳采摘按桶計價,多勞多得,群眾把一桶桶木耳拎到晾曬棚,然后鋪開晾曬,高峰期一天就能采摘220多桶木耳,忙得飯都吃不上。
第一書記王力常說:“兩位承包人把軍人的好作風帶了過來,就連臨時住處的被子每天都疊成了豆腐塊。素質這么過硬,肯定能把事業做起來,我會用我的一切資源幫助他們創業。”剛開始的時候,由于用水量過大,現有的水井出水量不夠,為協調解決這個問題,王力一連幾天都窩在大棚,現場探討解決方案,最終在另一側又打了一口井,解決了供水問題。晾曬木耳的時候,有些木耳需要不停地翻檢揉搓,王力經常和群眾一起一干就是一個下午。村黨支部書記李幫軍和村委會主任郭蘭蘭全力協助處理通水、通電、通路、生活設施、用工、包裝、宣傳等事宜,為基地運轉營造了良好的周邊環境。
木耳扶貧基地位于5A級風景區萬佛湖上游,生態環境優良,水質清澈、潔凈、無污染,即便這樣,木耳用水依然經過三層凈化才最終澆灌到菌棒上,是真正從青山綠水間培育出來的優質產品,富含維生素、氨基酸,具有降糖降脂、延緩衰老、增強免疫力等功能。生產過程堅持“綠色生態、自然生產、自然晾干”,所有環節安全、可控。目前已收獲優質干木耳5000多斤,年產約20000斤左右。
用心聯,帶動群眾增收致富
桑枝木耳扶貧基地始終把社會效益和扶貧效益放在首位,梅山村農民專業合作社統籌開展生產、管理、銷售工作,推動了村集體經濟發展,帶動了貧困戶增收,具有標桿性和示范效應。如何將產業發展與貧困戶的收益進行有效聯結是需要重點思考的問題。工作隊和村兩委搭臺引導,大力推行“企業+合作社+基地+農戶”的利益聯結模式,有序引導更多農民進入產業鏈,實現穩定增收。
基地能夠提供搬運、刺孔、掛袋、采摘、晾曬等工作崗位,共帶動貧困戶15人、非貧困戶25人實現穩定就業。每一個到基地參觀的人都會看到,墻上掛著舒城縣人社局頒發的“縣級就業扶貧基地”牌子,貼著務工群眾的姓名和照片。大棚內部每一排最邊上的菌棒都會寫著一個名字,寫誰的名字這一排木耳的采摘工作就歸誰負責,手快的一天能摘25桶,收入在百元以上。家門口就有活干、有錢賺,群眾的精神面貌變好了,有點小矛盾也化解了,有點小問題也不鬧了,干群關系進一步密切。
為解決銷路問題,王力積極聯絡對接各方力量。碧桂園集團精準扶貧鄉村振興辦公室主任李靜等領導先后多次來梅山村調研,充分肯定了梅山村的產業發展成果,下一步計劃在梅山村發展苗木產業,并進行了實地勘察選址。六安市酒店美食產業發展促進會會長沈學虹來梅山村考察特色農產品,并簽訂農產品銷售合作協議書,讓梅山村的木耳、葛根、水產、黃牛、白鵝等優質農產品走向全市人民的餐桌,帶動更多的群眾穩定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