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9日上午,黑木耳產業生產加工技術研討會在黑龍江牡丹江市召開。
黑龍江省農科院牡丹江分院食用菌研究所所長王延鋒,吉林農業大學菌物科學與技術系主任李曉,黑龍江省牡丹江市林科所研究員級高工鄭煥春,黑龍江農業經濟職業學院食用菌研究所博士倫志明,雞西市農業科學研究所農業技術推廣研究員姜坤,北京菇友生物科技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季占軍,黑龍江省牡丹江市食用菌協會副會長馮龍等行業專家和企業家代表就黑木耳標準化栽培、菌種選育、病蟲防治、菌包工廠化、液體菌種工廠化生產,以及生產管理等內容做了主旨發言。
“在一家一戶作坊式生產、自動半自動生產、工廠化集約生產共存的今天,如何加快黑木耳種植提檔升級,按照減規模、提標準、出精品、增效益的總體目標帶動黑木耳產業向標準化、科技化、自動化、集群化方向更快發展是擺在業內人士面前的重要課題。”王延鋒指出,目前,黑龍江省黑木耳生產處于一個重新洗牌的轉型升級期;隨著自動過篩、攪拌、裝袋、窩口等黑木耳機械自動化程度的提高,以及液體菌種技術不斷的成熟,黑木耳“菌包生產”實現工廠化已經成為現實;很多企業在黑木耳“栽培”上實現工廠化生產也進行了大膽的嘗試和探索。
李曉針對“黑木耳純白色菌株的選育研究”展開研討,近年來吉林農大菌物科學與技術團隊一直對黑木耳純白色菌株做了大量實驗,經過系統選育,從300袋中選育129包全部為白色耳片的為研究對象,從14693片白色變異菌株中選取一個潔白近乎透明,圓邊,少褶,肉厚,朵型號的白色黑木耳,組織分離純化后,命名為“JAUH-W-591”。該菌株子實體直徑4-6cm,有時可達13cm,厚0.7-1.5mm,薄時透明,厚時不透明,膠質有彈性。吸水性好,泡發率高,可達1:15左右,泡發后質地嫩、滑、粘糯、口感好,可以在東北地區越冬栽培;而深受市場歡迎的玉木耳泡發率僅有1:9,且不耐低溫。
“現階段,我國黑木耳產業雖然發展迅猛,但標準化體系尚未健全。目前,各地生產都是經驗的言傳身教,很多環節都是憑感覺,比如培養料的含水率、滅菌效果等等,造成了生產一致性程度偏低,甚至有些生產戶培訓后不是掌握全面的技術,而是以偏概全,掌握某個模式的一個環節,將不同模式技術環節混合使用,培訓達不到預期效果。”鄭煥春在會上指出,建立健全黑木耳生產標準化體系對提升產品品質和提高產業效益都具有重要作用。實施這項工作任重道遠,還需要業內同仁高度重視,持續努力,用標準化來推進黑木耳產業的健康發展。
倫志明在會上針對黑木耳生長期較常見的病蟲害如夕陽病、青苔病、流耳病、白毛菌,黃耳對其發生病因和如何防控做了精彩發言。倫志明從內外因分析了黑木耳生產中常見的病害發病原因,內因主要是由于菌絲發育不良和菌絲受傷所造成;外因則有袋內存在雜菌、環境不衛生、水源不潔凈、水分管理不當、通風不良等方面。她建議種植戶要培養健壯菌絲體,做好環境、水源、通風等要素,加強技術管理,就能夠減少黑木耳受雜菌感染的幾率。
姜坤在會上首先對雞西市黑木耳產業做了簡單介紹。2017年底,雞西市黑木耳種植戶764戶,年生產100萬袋栽培的有3戶。全市黑木耳菌袋自產率45%,外購率55%,注冊商標26個,2018年黑木耳生產栽培數量達到一億袋。接著,他對黑木耳菌種孢子數量與菌齡進行了分析,三級菌種菌齡是二級菌種計入三級菌種之日到長滿袋至耳基形成日期計算;二級菌種菌齡是將一級種接入滅菌后二級菌瓶料面上當日到長滿瓶日期計算;一級菌種菌齡是原種接入斜面試管當日長滿試管日期計算。
季占軍在會上針對黑木耳菌包工廠化生產中遇到的常見問題,如菌包出耳不穩定、菌包質量標準不統一、菌包漲袋等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合理化的解決方案。他指出,很多菌包生產企業都有自己的菌包生產質量標準,比如培養基的配方、含水量、菌包松緊度等等,這種質量標準是一個企業必須具備的。但是很多企業的質量標準一經制定就一成不變全年執行,這是一個錯誤的管理方法,這就造成了菌包質量一致和出耳季節多變之間的矛盾。 為此,應根據不同的出耳季節建立不同的菌包質量標準,同時,工廠技術管理團隊要提前預判當年出耳時間,以及溫度。提前決定不同質量標準實施的時間。
馮龍在會上提到運用<<溫濕風水度五行論>>管理黑木耳種植。其中溫度高于25℃,低于15度時應停止澆水。二潮木耳采收后,容易出現袋料分離現象,建議澆水3分鐘,停止澆水30分鐘,使木耳片漲開,減少水量進入袋內,高溫、高濕容易污染菌袋。
專家及企業家們的發言針對性強,受到參會代表們的一致好評,會后,很多代表們都主動跟專家進行互動交流。
據悉,此次專題研討會為貴龍機械·全國第三屆黑木耳產業創新發展大會分論壇之一,大會為期三天,安排了專題座談會、主題報告會、專題研討會、項目推介會、產品展示展銷等活動內容,本屆大會的召開,必將進一步加快我國黑木耳產業的新產品新技術的成果轉化,促進我國黑木耳產業轉型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