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豐縣位于冀魯豫三省交界,轄6鎮11鄉,503個行政村,總人口70萬人,總面積834平方公里,耕地面積85萬畝,是全國商品糧食生產基地縣、全國食品工業強縣、全國食用菌優秀基地縣、中國白靈菇之鄉、中國(中部)家具產業基地。
近年來,河南省清豐縣通過政府引導、市場主導、產業招商、科技引領等措施,積極推進食用菌產業由傳統種植模式向工廠化周年生產轉型。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清豐縣堅持把食用菌種植作為脫貧攻堅重要抓手,立足食用菌種植傳統產業優勢,按照“黨建作保障、政府作引導、公司作龍頭、基地作示范、貧困戶作股東、種植戶作產業”的思路,大力實施“黨建+扶貧+食用菌”工程,做大做強食用菌產業,著力打造產業扶貧新高地。在食用菌產業蓬勃發展的過程中,也涌現出了許多種植能手,被村民親切地稱為“菇農”“菇書記”和“菇奶奶”,他們通過自己的努力,帶動村民一起種植食用菌,走上脫貧致富路。近日,記者來到清豐縣,見到了這幾位食用菌“名人”。
貧困戶化身食用菌“小老板”“股東”
秋收季節,記者來到河南清豐在馬莊橋鎮趙家村食用菌基地,260余個白色塑料大棚排列整齊。隨意走進一間大棚,身材瘦小的村婦盧利偉,正麻利地搬運剛剛采摘的黑皮雞樅菌。收菇忙時,她還得雇上七八位村民幫忙。據了解,她承包的幾個食用菌大棚一年下來的收入十分可觀,還幫助附近的村民到這里務工,實現增收。
2016年7月,清豐縣開始實施“黨建+食用菌+扶貧”工程,黨員干部扎根一線,引導、扶持群眾發展食用菌產業。憑借食用菌種植,盧利偉不僅擺脫貧困,還成了“小老板”。清豐縣食用菌產業的發展,為當地村民提供了家門口就業的機會。
“蘑菇書記”撐起“致富傘”
“這個黑皮雞樅菌對地溫、濕度要求比較高,得像照顧孩子一樣管理。”趙家村村支書趙玉甫皮膚黝黑,拿著溫度計蹲在盧利偉的大棚里。
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趙家村黨支部書記趙玉甫積極響應清豐縣委、縣政府“黨建+扶貧+食用菌”號召,通過縣食用菌辦、鎮黨委、政府多次外出考察對比,最終確定在趙家村發展食用菌產業,以產業促脫貧。
趙家村“兩委”班子按照“黨建作保障、政府作引導、公司作龍頭、基地作示范、貧困戶作股東、種植戶作產業”的思路,在黨支部書記趙玉甫的帶領下,迅速入戶開展群眾思想工作,從2017年4月份開始建設,一年期間規模達到占地面積1100余畝,400平方米的食用菌大棚650座,水、電、路設施齊全,冷庫車間面積達到1500平方米,并配有兩間烘干房,建設占地面積600多平方米的河南最大的蘑菇博物館,容納200人的食用菌專業培訓學校,投資建設日產兩萬包的菌棒加工廠,成立有20人的電商銷售團隊,形成“自產、自銷”的模式。主要以種植黑皮雞樅菌、香菇為主,馬莊橋鎮趙家食用菌基地引進山東遠洋、濮陽潤澤、濮陽健豐三家龍頭企業,采取“公司+農戶”的運作模式,探索出帶動貧困戶參與的4種模式,即勞務承包、菌包托管、入股分紅和勞務用工,帶動貧困人口達到600多人,讓全村的貧困戶輕松脫貧。
“菇奶奶”心系食用菌“事業”
清豐縣食用菌辦公室主任安社蕊是食用菌方面的行家里手,被村民戲稱為“菇奶奶”。從畢業回縣工作起,就一直與食用菌打交道。哪一個鄉鎮種什么菌類、哪一個季節發展什么食用菌、遇到病蟲害了該怎么應對,這些都由食用菌辦統籌。這兩年,隨著縣里上下都對食用菌發展高度重視,這位“菇奶奶”也迎來了事業的高峰,每天工作日程都排得很滿。“有專家來指導的,有企業來投資的,還有各地來學習考察的。”安社蕊頗有些驕傲地說,清豐的食用菌已經出大名了。
在食用菌產業發展中,清豐縣堅持縣委引領帶動、鄉黨委凝聚調動、村黨支部執行落實,三級黨組織上下聯動,三級書記齊抓共管,農民脫貧致富路上“有人領、有人帶、有人干”。 截至目前,清豐縣共新建食用菌示范基地70個、標準大棚8500座,食用菌合作社45家,輻射帶動1.5萬名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實現穩定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