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赤水河畔的習水縣醒民鎮自力村,曾是省級深度貧困村,產業發展滯后,全村共有建檔立卡貧困戶102戶435人。隨著脫貧攻堅的號角吹響,這個村煥發生機,成立專業合作社,修建通村油路,老百姓搞起種養殖業,人均收入達7000元,實現了從深度貧困村到脫貧退出的華麗轉身。可以說,自力村的變化是我市解決深度貧困村脫貧的一個縮影。記者從市扶貧辦了解到,自中央和省委部署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工作以來,遵義市以抓好基礎設施建設、改善生產生活環境和實施產業項目增加群眾收入為突破口,切實解決深度貧困地區和貧困群眾如期脫貧。截至目前,全市34個深度貧困村的脫貧攻堅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效,累計有2.05萬人脫貧。
整合資源構建大扶貧格局“脫貧攻堅本來就是一場硬仗,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更是這場硬仗中的硬仗。”據市扶貧辦相關負責人介紹,在我市34個深度貧困村中,包括省級20個、市級14個,其自然資源差、產業基礎弱,貧困人口占比和貧困發生率高。
為加快推進深度貧困村脫貧攻堅工作,我市圍繞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整合資源創新機制,充分發揮各職能部門作用,廣泛動員社會各界參與扶貧開發,完善政府、市場、社會協同推進的大扶貧格局。
對此我市不僅建立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指揮長和工作隊制度,還組織34家國有企業、34家民營企業,重點掛幫34個深度貧困村,突出在特色產業、基礎設施、美麗鄉村、集體經濟、公共服務等方面深度發力,確保貧困群眾穩定脫貧持續增收。
此外,我市加大項目資金傾斜力度,創新市級財政支持模式,對深度貧困地區新增涉農資金集中整合后,用于脫貧攻堅項目。同時市直各部門新增安排項目資金,重點向深度貧困地區傾斜,上海市對口幫扶資金優先用于深度貧困地區。
據了解,從2017年開始,我市每年劃撥6800萬專項資金用于深度貧困村的脫貧攻堅(每個深度貧困村200萬元),全力助推深度貧困村產業發展和基礎設施建設。實施扶貧產業項目107個,正安縣謝壩鄉謝壩村的食用菌進入采摘期;務川自治縣石朝鄉浪水村栽植的香榧長勢喜人……時下,在我市的深度貧困地區,貧困群眾的脫貧夢想正一步步成為現實。
據了解,2017年以來,我市堅持把發展產業、促進就業作為貧困地區脫貧的治本之策,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產業,多措并舉增加貧困群眾收入。
據介紹,根據深度貧困村的自然條件、市場情況等,我市積極謀劃“一長兩短”扶貧產業,在全市34個深度貧困村實施產業項目107個,累計投入項目資金9646萬元,主要涉及中藥材、精品水果、食用菌、蔬菜、肉牛養殖等特色扶貧產業,有效帶動貧困人口1.97萬人發展產業。
此外,我市還精準施策,將扶貧落到實處。比如對有旅游發展條件的深度貧困村抓緊項目編制,舉辦鄉村旅游致富帶頭人培訓班,發展具有地域特色的鄉村旅游;加快電商網點的建設力度,通過實施電商扶貧,帶動貧困人口脫貧增收。與此同時,我市加大基礎設施建設,著力改善村居面貌。據統計,目前34個深度貧困村共實施基礎設施建設項目213個,總投資達6.56億元,完成通組公路856公里,解決安全飲水1.25萬戶,改善人居環境6885戶,極大地提升了群眾的生產生活質量。(來源:道義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