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葉縣廉村鎮甘劉村,幾個香菇大棚已經建好。大棚前面的簡易廠房里,幾個工人正在制作菌棒。
甘劉村位于葉縣廉村鎮西北部,耕地面積2916畝,轄甘劉、配山王2個自然村,479戶2163人,其中貧困戶93戶311人,現有貧困戶16戶42人,是貧困村。
近年來,該村在精準扶貧政策支持下建成兩個村級集體經濟標準化廠房和一個村級光伏發電站,不但為村民提供了近百個就業崗位,還為村集體帶來每年近25萬元的廠房租金和發電收入。
早在2015年,毋憬就“盯”上了村里的香菇種植戶盧恩陽。盧恩陽在外地種了4年香菇,2015年回甘劉村發展。第一年只種了3000袋香菇,今年已經發展到8萬袋。從盧恩陽開始在村里種香菇,毋憬就經常到他家,每一茬菇的收成怎么樣?銷路好不好?他都詳細了解。經過兩年的跟蹤學習,毋憬了解到,香菇市場銷路好,種植技術簡單易學,收益穩定可觀,是個很好的發展項目。
“開始只是想以盧恩陽為示范,發動群眾廣泛種植香菇,實現土地提質增效。”毋憬說。后來,葉縣鼓勵大力發展村級集體經濟,他想,與其號召村民單打獨斗搞種植,不如由村集體來發展。他的想法得到村“兩委”的認同,通過“四議兩公開”工作法,甘劉村確定了這個發展方向,并以村民委員會的名義申請項目建設。
該村成立了村集體公司——葉縣甘劉農業發展有限公司。項目申請通過后,獲得平頂山市自來水公司的大力支持,先期墊資十幾萬元,毋憬個人墊資9萬元,使得項目于今年7月份正式動工,租用土地8.5畝,歷時近4個月,建成了10個400平方米的大棚,以及簡易廠房、無塔供水設施、監控、圍欄、遮陽網等輔助設施。
在搞基建的同時,毋憬協同該村“兩委”及黨員、村民代表到新鄉、濮陽等地考察學習。“濮陽市清豐縣是香菇的集散地,那里一個鄉就建1000多個大棚。”毋憬說,看到外地發展得紅紅火火,大家的思想都被炒熱了。回村后經過廣泛宣傳,62戶貧困戶自愿以“到戶增收”項目資金4000元入股,6戶一般農戶也積極入股,項目共籌股金33.8萬元。
村里與盧恩陽開展合作,由他提供技術支持并負責銷售市場,全程參與指導村集體的香菇種植,村集體以每年香菇的產量、價格、收益為基準給他分紅。毋憬說,自己的原單位平頂山自來水公司有2000多名職工,也是一個很好的銷售市場,只要香菇質量好,他們會以市場零售價購買。為了將來項目能平穩運營,村里正著力培養項目負責人,以后可以以承包或職業經理人的形式經營,實現村集體穩定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