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產3萬瓶、年產1000多萬瓶白菇,只需40名工人和1萬平方米的生產用房,和傳統的大棚栽培相比,減少了九成勞動力,生產面積僅原來的5%。”近日,筆者從長臺食用菌研究所了解到,總投資5000多萬元的食用菌生產項目,本月底即將開工建設,計劃于2020年投產,屆時將成為江山市最大的食用菌生產企業。這意味著,江山市食用菌產業正在與國內頂尖生產水平接軌,向“3.0版本”邁進。
長臺食用菌研究所負責人黃彤根是一位資深的食用菌種植行家,種菇已達30多年。“我從1985年開始,就從事食用菌的研究和種植,從早期的菌種培養、大棚自然栽培到后來的半工廠化生產模式,江山的‘種菇史’我都一一見證了。”黃彤根說,農業生產的工廠化水平不斷提高,江山市食用菌產業也在競爭中蛻變發展。
從2004年開始,江山市食用菌逐漸搬進了空調房,開啟了最初的工廠化生產模式。“當時,僅僅是生產環境的改變,生產設備沒有得到更新,仍然采用傳統的人工種植和采摘模式,但是有一批散戶菇農就退出了市場。”說起江山食用菌產業的發展歷史,黃彤根了如指掌。直到2007年,黃彤根在江山市食用菌辦的指引和幫助下,從福建引進了再生栽培法,在全市廣大種植戶推廣。自此,再生栽培法顛覆了傳統的食用菌種植方法,不僅縮短了生產周期,減少了生產成本,還可以通過瓶栽種植。
今年,江山市專門成立了食用菌產業服務小組,并已多次組織相關企業前往上海、江蘇、福建等地考察國內最先進的食用菌工廠化企業,了解最頂尖的生產技術和模式,為促進江山市食用菌產業轉型升級增添信心和動力。“食用菌進入規模化、集約化生產階段后,有利于保證市場價格的穩定,也帶動了農民增收,我們將積極做好相關的服務和引導,促進江山市食用菌產業健康穩定發展。”市食用菌產業服務小組相關負責人相告,服務小組還將積極探索“互聯網+”等信息化手段,建立食用菌產品可追溯體系,讓食用菌生產更加自動化、標準化、精準化、可追溯,使食用菌這一傳統農業向“智慧農業”轉身,實現產業的提檔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