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慶元縣百菌家庭農場的銀耳基地大棚內,一朵朵潔白的銀耳像美麗的雪蓮花一樣競相綻開,長勢喜人。工人們忙著采收銀耳,搬運、挑揀、烘干、打包,現場呈現出一幅繁忙的景象。
“第一批銀耳已采收了2000余斤,預計第一批產量能有3000多斤,長勢還算不錯,今年栽培了15萬袋,首批銀耳市場批發價為每斤40元,預計效益比去年更高。”據農場主吳耀南介紹,今年9月份栽培了第一批,目前正在栽培第二批,至明年5月份,共可栽培四批次。
說起銀耳栽培技術,吳耀南信手拈來,“銀耳對栽培環境的溫度和濕度要求很高:溫度要保持26攝氏度,濕度保持在85%-99%之間,其中出菇時需要最高濕度99%;出菇后,隨著銀耳的長勢,濕度值逐步降低。采菇時也要特別的細心,保證銀耳‘花朵’的完整性,這樣才能賣上好價錢。”
據悉,農場的銀耳栽培養分主要為棉籽殼,品種來自福建省古田市,產品綠色無公害,且銀耳味甘、淡、性平、無毒,有補脾開胃的功效,又有益氣清腸、滋陰潤肺等作用,營養價值較高,故而農場銀耳十分暢銷,主要走高端消費市場,銷往全國各地市場。去年,農場栽培了15萬袋銀耳,產量為2萬余斤,總銷售額為50余萬元。
產品好賣,除了精心栽培,還離不開技術設備的不斷投入和創新。吳耀南告訴記者,目前,農場共有2項發明專利,3項實用專利。其中發明專利中的銀耳專用接種機,可直接減少一半以上勞力,精簡流程,效益提高明顯;銀耳專用膠布裁剪機替代了過去手工粘膠布的低效率模式,直接提高4倍速度,現在農場的勞工費支出僅需5萬余元。
銀耳生產周期為45天,一棒銀耳能產干品100克。針對銀耳生產周期短的特性,農場采用食用菌營養源循環利用生態模式,即在銀耳采收后,利用廢棄菌棒種植草菇、猴頭菇、雞腿菇、毛木耳等食用菌,實現生態循環種植。
吳耀南表示,由于農場目前硬件條件設施還不完善,所以廢棄銀耳菌棒二次利用的效率并不高,下一步,農場打算引入相關技術設備,讓廢棄菌棒得到更加充分利用,全面打造一個現代化的銀耳種植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