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陜西省商洛市閔向陽科學栽培天麻,帶領鄉親們脫貧致富...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將劣勢裝化為優勢,因地制宜發展產業,農村才能脫貧。在傳統的生產經營中,憨厚樸實的農民將天麻種植寄希望于老天照應,把豐收歸結為時來運轉。但是,科技是第一生產力。陜西省商洛市山陽縣土疙瘩天麻有限公司總經理閔向陽科學栽培
天麻 的生動實踐,不僅讓自己走上了致富路,而且帶動100多戶貧困戶實現了脫貧。
19歲時,閔向陽外出打工,每年冬季回老家幫父母種天麻。那時,他就在想今后要擴大種植規模,把這個產業做大。后來,閔向陽與一位山東姑娘相戀,為了追求愛情也為了實現理想,他來到煙臺市,開始大面積種植天麻。嘗試了一次又一次,閔向陽發現,天麻對氣候、土壤、周邊環境的要求很高,不同的地域,種植的技術也不一樣,稍有不慎,全部心血就可能付諸東流,自己沒受過專業的培訓,沒有掌握種植的要領,不管多么努力,天麻長勢一直不理想,連續七年賠本。
2001年,閔向陽在漢中市買了幾萬元的天麻菌種,裝了滿滿一卡車發往山東。途中因各種原因延誤,天麻菌種在高溫環境下捂了3天,到達山東后,菌種全部腐爛。無奈,他只得再東挪西借重新購買菌種。2002年,天麻長勢良好,恰逢市場行情上揚,閔向陽滿懷期待,估摸著12畝天麻能掙100多萬元,不料一場突如其來的大火燒毀了剛剛成熟的天麻,數年的付出毀于一旦。閔向陽不僅一無所獲,還欠下一屁股債。
閔向陽天性樂觀,通過一段時間的自我調整振作了起來。他不再跌跌撞撞盲目摸索,而是花費大量時間、精力、財力,去云南、湖北等地的天麻主產區細心考察,學習經驗。在考察中,閔向陽認識了一個靠種天麻發家致富的農民,他深受鼓舞,埋藏在心中的夢想再次點燃。經過學習,閔向陽掌握了天麻的無性繁殖技術,終于實現了天麻的高產高質。與此同時,他也成了當地的天麻種植能手,開始參加行業交流,為當地種植戶答疑解惑指導技術。
為了照顧年邁的父母,2009年,閔向陽帶著妻子回到老家江山村,租了十幾畝地繼續種天麻。2016年春天,他在街上賣空了一車天麻,隨手發了一個朋友圈,沒想到,這條信息被朋友轉發出去,引起了山陽縣兩嶺鎮黨委書記的重視,書記主動找到他,希望他能去兩嶺鎮種植天麻,帶動群眾脫貧致富,還熱心地帶他去當地考察。“兩嶺山大溝深,無論是海拔還是氣候,都非常適宜種天麻。”閔向陽十分興奮,沒有絲毫猶豫就去了兩嶺鎮。
山陽縣依托良好的生態條件,以及閔向陽研發的密環菌、萌發菌和無性天麻栽培技術,在全縣發展天麻良種繁育和商品基地2120畝,帶動農戶2000戶。縣上以兩嶺鎮7個村為重點,集中打造天麻小鎮,建設相對集中的規范化種植示范基地500畝;其余17個鎮(街道)45個村發展優質天麻商品基地1620畝,建立健全生產服務體系,形成材、菌、種、產品一條龍的產業鏈,實現貧困群眾脫貧致富。
今年3月18日,山陽縣脫貧攻堅領導小組正式發文,對發展天麻產業出臺扶持政策,對貧困戶自主發展天麻50平方米以上,每平方米一次性補貼“兩菌一種”10元,補貼最高6000元;同時,對一般農戶、村集體經濟組織和其他經營主體給予天麻種植一定的補貼和獎勵。
如今,閔向陽自己經營著50畝天麻示范田,還幫助馬鹿坪村108戶貧困戶發展天麻,帶動兩嶺鎮發展天麻500畝,輻射帶動山陽縣發展2120畝。閔向陽說,他有一個更大的夢想,就是在當地政府的帶領下,把兩嶺鎮打造成一個全國知名的天麻小鎮。
關 鍵 詞:
天麻
相關資訊:
食用菌技術 食用菌培訓